把实事办好 把好事办实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作霖 “党的棚改政策好,原来四新巷老房子只有36平方米,挤着5口人,现在住进了81平方米的九里新苑经济适用房,两室一厅,满足了全家的需求。”5月18日,正在九里新苑新房打扫卫生的李美华说。 59岁的李美华是鼓楼区四新巷老户,本人没有工作,带着儿子儿媳和两个外孙女住在四新巷26号101,自四新巷棚户区改造以来,工作人员秉承着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上门为她做工作,根据李美华家的情况专门为其申请了经济适用房,去年7月份李美华拿到了经济适用房的钥匙,李美华一家5口人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 棚户区改造,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委政府的为民情怀。鼓楼区铜沛街道办事处在四新巷棚户区改造中坚持做好公开、公正、公平这篇民心文章,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宣传好党的棚改好政策,设立人大代表工作室、司法调解室等,用创新钥匙解棚改难题。 信息“八公开” 消除市民疑虑,赢得群众信任 走进四新巷棚户区改造指挥部,“依法调解、公平公正”铜沛街道人大代表工作室、四新巷棚户区改造项目征收调解室的牌子挂在门前。项目指挥部选房大厅内分别展示着“宜居嘉园”“润和园”“泽惠嘉园”等房源明细表、房屋结构图,“四新巷棚户区改造项目征收补偿方案”“棚户区签约结果公示”等,一群市民正在仔细观看公开的信息。 “把政策告诉百姓,把底细交给群众,让居民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棚户区改造才会得到大家支持。”四新巷棚户区改造项目总指挥平秀剑告诉记者,在信息公开方面,征收办加大宣传力度,每户一封公开信、公开房屋征收决定、公开征收人员信息、公开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公开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公开各户房屋征收面积、公开各户房屋征收补偿金额、公开居民选房信息。信息的“八公开”,增强了房屋征收安置的透明度,消除了市民心中的疑虑,赢得群众的信任。 四新巷是个典型的城市棚户区,房龄多在40年以上,困难群众占四分之一,对于棚户区困难群众,棚改指挥部设立了经济适用房申请便捷通道、慈善迁居项目等帮助困难群众早日迁入新居。 64岁的苗新华是四新巷65号居民,丈夫患有脑梗后遗症,俩人居住在16平方米的房子里,动迁一组王旭东、张恺在了解到情况后主动到苗新华家做工作,帮助她申请了“慈善迁居项目”润和园56平方米两室的房子,已经通过审核,即将上房。在过渡期间,还为她寻找了八里小区过渡房,经常询问老人需求,尽全力帮助她。 和苗新华一样,四新巷棚户区已有21户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申请到经济适用房并上房,申请“慈善迁居项目”11户。 “工作室”在一线 化解征迁难题,贴近群众履职 “只有把群众当成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成家人。”铜沛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李井辉说,建立四新巷棚户区改造项目人大代表工作室,是为了让人大代表履职能够更接地气、更贴近群众,尤其是代表们能够面对面倾听拆迁群众的呼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进公开、公正、公平、依法、文明征迁。 随着征迁工作的推进,人口失踪、继承纠纷等产权纠纷不断暴露。四新巷棚户区改造项目指挥部将法律服务触角延伸到征迁工作,成立四新巷棚户区改造项目征收调解室,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积极化解棚改过程中的产权利益纠纷。“通过调解,公正合法、及时有效地化解了棚改征迁遇到的难题,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目前我们已经调解了6起纠纷。”铜沛司法所所长郑长顺说。 为了推进项目进展,四新巷棚户区改造指挥部总指挥、现场指挥和各分管领导分别包挂一个动迁组,每天调度解决问题,做到“政策在一线解答,法律在一线宣传,矛盾在一线解决,纠纷在一线处理”,“让干部多跑腿,让百姓少跑路”。每个征迁片区还成立了征拆安置监督小组,聘请人大代表、拆迁户代表等为廉政监督员,对征拆全过程实施监督。 “公开、公正、公平、阳光征收、阳光安置”的组合拳,让四新巷棚户区居民体验到了征收程序的规范,感受到了“棚改”的公平公正和棚改工作人员的温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