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江苏民生改善行进式采访·南京篇
棚改后,韦大妈(右一)住进了新楼房 张玉峰 摄
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8月26日至30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行进式采访活动将走进南京、常州、苏州、南通、扬州五市。人民网记者围绕住房保障、教育均衡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民生工作,撷取各地群众收获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故事。
从居住危旧房的村里人,到搬进新楼房的社区居民,68岁的韦大妈头一回有了做城里人的感觉。给她带来这种生活变化的,是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的城中村危旧房改造工程。
8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焕然一新的石埠桥村,这处东靠栖霞山、南临长江、以桥命名的村落,如今成了栖霞街道的“湾区”,也有了一个响亮的新名字——石埠湾社区。这是南京市推进棚改工作的一个缩影。
无论是棚户区改造,还是保障房建设,南京市在民生改善工程上都下足了工夫。经过“三轮”棚改,南京市原先居住在危旧房和城中村的15.67万户住房困难家庭住进了新楼房,同时通过建设公租房供应中低收入居民,让居住在此的群众都能引以为傲:我家在南京。
棚改改出生活新面貌
“住在南京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却和我没太大关系,最多就是去德基、金鹰蹭空调、上厕所。”这番尴尬,是原先住在南京刘军师桥的居民陈先生。
论位置,这里的房子紧挨着市中心大型商业综合体,是黄金地段;论环境,这些多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房屋低矮破旧,居民连抽水马桶都用不了,而且逢雨必淹。留下没搬走的,多是生活条件困难的群众。
搬迁改造,成了民生所求、民心所向。
“一番调研下来,居民都期盼早点换新房。”玄武区住房保障和房产局副调研员孙林说,刘军师桥棚户区改造项目是南京市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之一,在下达征收决定后短短45天内,98户居民全部同意签约搬走,有的选择了西花岗西征收安置房,有的选择货币安置重新置业。
棚改,改出了生活新面貌。这一点,家住栖霞区石埠湾社区秋山苑的钱永民也深有体会。他和韦大妈原先同在一个村子,如今住一个小区。没改造前,村里街巷混乱,环境堪忧,雨天道路坑洼不好走。
既要住有所居,又要住有宜居,如何让2652户就地安置的居民拥有更高的获得感、幸福感,当地政府卯足了心思。走进小区,一片绿意葱茏,不仅有人车分离、电动车充电桩,还有幼儿园、小学和商业综合体、菜场等公建配套。
“拿到房子时,愣是被这里的‘高大上’吓到了。”50岁的钱永民用“吓”字形容他住进新房的喜悦,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安置小区比市区的商品房还要好。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