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频道 > 房地产信息 > 正文

沛县『三区』引领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 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共发展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苏

沛县有着近50年的煤矿开采史,采煤沉陷区面积262.5平方公里,涉及7个镇(街道)、近30万人。2018年6月26日,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沛县调研时指出,要把采煤沉陷区移民搬迁安置作为试点,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一年多以来,沛县以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为突破点,突出集中居住区、园区、景区“三区”引领,着力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转变农村生产方式、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确保农村居民“搬得出”“住得下”“过得好”。

数说沛县住房改善

2018年至2019年

实施8个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项目,建筑面积131.97万平方米,涉及41个压煤自然村、4.4万人。

目前,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项目中,10万平方米的汪塘新村已竣工上房,742户群众已搬迁入住;6万平方米的三里新村一期已基本建设完成;26万平方米的汉居雅苑、28.3万平方米的滨湖花园等项目已主体封顶。

今年年底前,预计5533户、2.1万人可搬出采煤沉陷区。已建成62个农村新型社区,总建筑面积435万平方米,集聚人口13万人;在建项目38个,总建筑面积367万平方米,惠及119个自然村、9.8万人。

以集中居住区为引领

变包袱为契机

采煤沉陷区,既是脱贫攻坚的突出短板,也是实施集中搬迁的独特优势。沛县立足自身特点,通过“两手抓”,确保农民“搬得出”。

一方面抓集中居住区规划,通过建设五大片区,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把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相结合,先后制定《沛县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沛县采煤沉陷区避险移民搬迁安置专项规划》《沛县采煤沉陷区综合整治总体规划》三个规划,引导农民向城区集中、向镇区集中、向园区集中、向景区集中。计划至2020年搬迁压煤自然村41个4.4万人、非压煤自然村154个10.8万人。

针对农村居民目前居住的不同条件,从镇村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等方面明确差异化发展路径,聚焦五大片区建设,以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为牵引,打造杨屯城镇一体化片区;坚持文旅结合,以“五里三诸侯”汉文化元素为引领,彰显安国湖湿地特色,打造安国文化生态片区;以城乡融合为切入点,发挥区位交通优势,打造大屯城郊融合发展片区;以项目建设和城市建设为重要抓手,打造汉兴和开发区产城融合片区、沛城滨湖片区。杨屯城镇片区已累计投资40亿元,建成11 个新型社区,总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搬迁22个自然村,涉及4万余人,初步建成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4平方公里小城镇。安国片区已在镇区建设汪塘新村、刘邦古村和汉居雅苑等5个新型社区,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涉及3465户、12870人。

另一方面抓资金筹集,创新思路破解难题,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在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出台进城入镇购房奖补、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等惠民政策,既保障困难群众住有所居,又让更多群众住得舒心。

沛县积极对接上级部门,获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2019年度中央预算内资金1.42亿元;申请省国土厅支持沛县增加流量指标5000亩,安排沛县6500亩补充耕地指标在省级交易平台交易。2019 年 3 月6 日,省自然资源厅等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关于调整徐州采煤塌陷地征收补偿标准的意见》,提高了采煤沉陷地征收补偿标准。对接驻沛矿企,在建设省级地矿融合示范区、加快压煤村庄搬迁、支持非煤产业发展等方面达成共识,合力推进。对接规划单位,委托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编制《沛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 (2018-2022)》、《沛县采煤沉陷区避险移民搬迁安置专项规划 (2018-2022)》。相关规划已于2019 年3月编制完成。对接金融市场,充分发挥沛县兴田农村土地整理有限责任公司的作用,对建设资金进行分类筹措、封闭运行、专款专用,采取融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目前已与5家银行签订项目贷款协议,获批22亿元贷款额度,发行7亿元城乡建设专项债,支撑和保障项目建设。对接先进地区,县党政代表团赴陕西汉中、渭南等地学习考察扶贫搬迁工作,有力地保障了全县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

沛县在加快改善农民居住条件进程中,坚持把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五权”交给农民群众,着力激发农民群众改善住房条件的动力。坚持以群众支持不支持、参与不参与、满意不满意为第一标准,对全县371 个行政村、1450 个自然村共23.8万户农户,开展逐村逐户调查,摸清底数和实情,深入了解群众居住现状、住房改善意愿和意见诉求。同时对搬迁安置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体量和成本进行详细测算,解答好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解决好低收入农户和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兜底保障问题,让群众心中有数、心里敞亮。新建城镇社区,在城区和镇区优先选择交通和配套完善的优质地块,让农民的房产变成与市民同权同价的房产,大幅增加了农民群众的财产,增强了农房改善的吸引力。

以园区为引领

兴产业促就业

沛县致力在以岗促搬、以搬换业上做文章,确保搬迁农民离得开故土、住得进新居。围绕集中居住区布局产业园区,形成“农民10分钟就业圈”。重点围绕沛北采煤沉陷区,打造5平方公里的沛北经济开发区,聚焦高新技术、纺织加工、粮食加工流通、机械制造、光伏发电等五大产业,引进赛福纳米、江龙炭材等40家企业入驻,提供5000多个岗位。同时,创新提升沛县经济开发区,优化整合8个镇级工业集中区,构建“1+1+8”产业园区布局,吸纳搬迁农民就近就地就业。

做深商贸物流枢纽区,打通农民就业“最后一公里”。围绕推动现代服务业深入农村,以投资30亿元的洲业汽车广场、投资25亿元的中通物流等一批遍布城乡的商贸物流项目为引领,打通城乡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由中国邮政沛县分公司牵头,引入阿里巴巴“菜鸟平台”,整合圆通、韵达、天天等8家企业,搭建150多条共配渠道,形成了物流配送“沛县模式”,带动全县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被商务部在全国推广。目前,全县共有7000余家农村电商,年销售额60.5亿元,直接吸纳2.8万余名农民就业。

以绿色食品产业园为引领,放大现代农业优势促就业。围绕集中居住区大力发展绿色稻米、养生牛蒡、优质果品等8个高效绿色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物流园区、上海外延蔬菜基地,不断优化现代农业布局,确保农户有稳定的保障、充分的就业和持续的增收。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全县村企对接多达30万亩基地,带动农户10.6万户,户均增收8000余元。做好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的文章,获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和四星级示范园区各1家。

以景区为引领

化禀赋成财富

沛县是汉皇故里、国家生态县,生态资源、水资源、人文资源丰富。围绕加快建设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沛县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重要目标,着力构建文脉、水脉、绿脉相得益彰的新格局,通过做活文化文章、提升人居环境,确保农民“过得好”。

·唱好“文化戏”·

将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与落实省委就挖掘弘扬汉文化有关指示结合起来,建设安国镇刘邦古村、沛城街道汉宁府等集社区、景区、园区于一体的,蕴含汉文化元素的农村集中居住区,重点抓好“五色土”“鸠杖”等汉文化产品和非遗生活汉文化系列、汉皇乐器中华筑等文创产品的研发、制作与推广生产,让汉风吹遍沛县大地。把沛县汉文化新城定位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文化交流会客厅,规划建设以文化展示、艺术创意、旅游度假等为主体功能,彰显沛县风格、沛县味道的汉文化全产业链文旅生态新城。同时,按照靠近景区的思路,在汉文化新城项目选址附近规划建设了沛城街道汉宁府集中安置区,总建筑面积17.69万平方米。启动了夏洼等3个自然村的组团改造工程,围绕“汉风古韵·诗礼夏洼”主题进行整体文旅创意设计,把旅游要素变成生产要素,变成配套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做足“水文章”·

将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与生态涵养结合起来,依托微山湖、京杭运河、故黄河等优美的河湖风光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坚持河湖联动、引湖入城,以总投资5亿元的“碧水绕城”工程为引领,实施生态河湖行动计划,规划建设安国湖湿地公园、洪福湿地公园,把水引进来、让水动起来、使水清起来,打造优美人居环境。沿微山湖以蓝城湖西特色小镇为龙头,打造集田园风光、农耕文明、农事体验、历史穿越、医疗康养于一体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项目滨湖组团。沿大沙河旅游观光带重点实施龙固镇前三里、鹿楼镇千秋集、安国镇刘邦店等项目,着力构建集特色农业、绿色生态、历史文化于一体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项目大沙河组团。

·打造“美家园”·

围绕汉文化景区、微山湖及大沙河风光带,建立水脉、绿脉、文脉、路网与集中居住区相得益彰、有机融合的组团式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加快构建便捷、发达、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大力开展美在镇区、美在村庄、美在庭院、美在田园、美在河湖创建活动,深入推进以农村改厕、河道整治、垃圾处理为重点的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打造优美人居环境,让群众生活美起来。全县农村垃圾保洁作业体系覆盖率、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持续保持100%。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house/xzls/2019-09-29/438975.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