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完工的厂房代替了以前的三排校舍(中广网记者 陈振玺 摄)
木板隔开的二年级教室中,只剩小华(化名)一个学生(中广网记者 陈振玺 摄)
几十名幼儿园孩子只能在狭窄昏暗封闭的民房中上课(中广网记者 陈振玺 摄)
中广网北京10月8日消息(记者陈振玺 实习记者陈培德)十一长假刚过,大家都恢复上班,学生们也重新回到学校上课。而在江苏省沭阳县,有一些小学生却根本不愿意回到学校。这是怎么回事呢?
近日,有多位听众通过400-800-0088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热线平台给中国之声反映,沭阳县胡庄小学在新学期开始后被拆的所剩无几,仅存的教学楼也被占为他用,附近的小学生面临“舍近求远、上学困难”的窘境。
小华(化名)是江苏省沭阳县赵家村的孩子,今年8岁,从幼儿园开始,他和村里其他的孩子一样,就在村子里的小学“胡庄小学”就读。胡庄小学退休教师赵老师介绍说,胡庄小学始建于1951年,教学设备、条件和师资在村办小学中都算是不错。
赵老师:这个有8室,教室、电脑室,还有音乐室,很多体育器材,还有大量的图书。原本还有5个老师。
上个学期,胡庄小学中包括幼儿园孩子在内还有200多个学生。但今年9月份新学期一开始,刚刚升上二年级的小华和同学们却突然面临着“无学可上”的困境。
几乎一夜之间,胡庄小学原本的三排校舍被全部拆除,变为一片工地。据工地上负责看守的工人介绍,正在建设的并非学校的新校舍,而是一个厂房。
记者:建了多久?
看房子的工人:建了有四五个月了。
记者:用来做什么的?
看房子的工人:说建来办厂的。
村民介绍说,小学校舍是在未通知村民的情况下就被拆除的,而拆除校舍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招商引资任务。
记者:把校舍扒了干嘛呢?
村民:完成招商引资的任务,盖厂房。
记者:建厂房建什么厂?
村民:没有名字,厂房建起来后再招商。
记者:那谁出这个钱来盖厂房呢?
村民:好像是外地开发商来,把厂房盖起来后再卖给你。
记者在现场看到,有着60年校史的胡庄小学已经面目全非,只剩下最后一栋由某企业在2009年捐建的教学楼。但小学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这栋教学楼早在2011年就被外租给“沭阳县职业技术学院”。
记者发现,挂着职业技术学院招牌的教学楼内丝毫不见职业学校的痕迹,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拖鞋厂。三四名工人正在厂房中缝制拖鞋。
记者:您这是拖鞋厂么?
拖鞋厂员工:我这里是拖鞋厂。
记者:这不是职业学校么?有没有职业学校的学生?
员工:这边就是拖鞋厂。
胡庄小学曾经是一所合格的中心校,辉煌时有600多名学生。而如今,有着60年校史的村办小学竟被拆除新建厂房,作为公益项目捐建的教学楼也被租给了拖鞋厂。没有校舍后的学生们又何去何从?
记者在实地探访时看到,剩下的学生被安排到拖鞋厂角落里的一个房间中,一张薄薄的木板将房间一分为二,就分别是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的教室了。
胡庄小学老师说,没有了校舍,学生们就自然不能来上课了。
老师:一开始,厂房里是临时的,临时上一下课。后来定期开学后,家长们看到这种情况,就不让学生们过来了。
老师介绍说,学生的数量从上一学年的两百一下子减少到了8个。一年级5人,二年级3人。其他被迫离开的孩子们只能到外村就读。
记者:你们在干嘛?
家长:送小孩上学。在路边等校车。
记者:为什么不就近上学?
家长:村里面没有学校了。
最近的小学离赵家村有足足六里路远,很多家长并不愿意将只有七八岁的孩子送到外村就读。因为这样一来,花销多了好几倍。
村民:村里干部说,没有学校,你得到别处去念。我们地方老百姓到其他地方是念不起的。本来在这边念就只要交几十块钱啊,到别处去念就要交几千,都交不起。我们都愁苦着呢。
而远距离上学的安全风险也阻碍着村里留守儿童的上学之路。
村民:上龙庙中心小学吧,六里路。来回都要接送。这个儿童都是留守儿童,家里面老人要天天接送啊老人来不了,不能接送。
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或许还能将就坐校车到远处上学,幼儿班的50多个孩子却没有办法。记者看到,搬离学校后的幼儿班设置在村子里的民房当中,十几平米的房间内挤着几十个学生,没有窗户,只靠一盏微弱的日光灯照明。幼儿园老师:
幼儿园老师:毕竟看个电视啊,唱个儿歌啊,跳舞什么之类的肯定会有影响的。这是人家家里的家庭用房,根本不适合用学校。
村里为什么要把一个好好的小学给拆得七零八落?村办小学让路给村办企业的背后是怎样的动机?在无处上学的孩子面前,教育部门又是怎样的态度?有关事件的最新进展,中国之声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