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本网资讯 > 正文

沙凡所著长篇报告文学《星之叹》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中国矿业大学举行

黄淮网(费坚真)  3月29日上午,中国矿业大学校友沙凡所著长篇报告文学《星之叹》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中国矿业大学文博中心报告厅举行。

会议第一阶段由中国矿大宣传部副部长、文博中心副主任、博物馆副馆长赵保全主持。

一、沙凡及作品简介

沙凡,报告文学作家、笔名劳飒。江苏如皋人,1953年出生,老三届插队知青,1971年至2011年曾在徐矿集团工作40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本科毕业于中国矿大人文学院。现为研究馆员(正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曾被中国矿大人文学院、南京晓庄师范学院聘为客座教授。曾任中国煤矿作家协会第五届副主席、中国煤矿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企业电视分会会长、秘书长。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国煤炭报》《中国报告文学》《时代报告》《阳光》等报刊发表中短篇报告文学三十余篇。已出版《五彩石》《星之叹》两部长篇报告文学,出版《完美人生》《普鲁米修斯的乐园》《燃自地心的火焰》三部中短篇报告文学集。有报告文学作品分别获得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中国煤矿文学乌金奖、中煤作协“阳光”文学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江苏省报告文学优秀作品奖、徐州市“五个一工程奖”等。今年出版的《星之叹——沙凡文集》4卷本是他的重要代表作。

三十年铸就百星画廊,记载历史构建企业文化。

《星之叹——沙凡文集》共四卷,150万字,分为第一卷“长篇报告文学《星之叹》”,第二卷“中短篇报告文学集《燃自地心的火焰》”,第三卷“文论札记作品集《我与文学艺术》,第四卷“媒体作品集《世纪瞬间》”),体裁包括报告文学、演讲稿、朗诵诗、电视片解说词、创作札记、艺术评论等。

二、出席研讨会人员

出席研讨会的领导同志有:中国矿大副校长黄军利、徐矿集团党委原副书记师为杰、中共徐州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王雪春,江苏师大党委原书记、徐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方忠,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南师大中国非虚构文学研究院执行院长、二级教授、博导王晖,中国矿大文博中心主任、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馆长王传棨,中国矿大人文艺术学院院长邱雪玫、中国矿大图书馆馆长王新宇、中国矿大直属业务单位党总支书记方跃平,中国矿大宣传部副部长、文博中心副主任、博物馆副馆长赵保全,中国矿大图书馆副馆长赵超。

出席研讨会的著名作家有: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煤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徐迅;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煤矿作协第六届副主席、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选全国煤炭系统唯一入围者暨开滦集团档案馆副馆长许斌。

出席研讨会的徐州知名作家有:中国作协会员、徐州市作协名誉主席、小说家杨洪军;中国作协会员、徐州市作协原顾问、小说家杨刚良;江苏省作协会员、徐州市作协顾问、散文作家李继玲。

出席研讨会的《星之叹》百位明星主人公代表有:

三、会议议程

领导讲话

中国矿大副校长黄军利到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说,在这春意盎然、书香盈袖的美好时节,我们相聚在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共同参与校友沙凡先生《星之叹——沙凡文集》四卷本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活动。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莅临活动的各位专家学者、文艺界同仁表示诚挚欢迎,向沙凡先生致以最热烈的祝贺!

中国矿业大学是一所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百年学府。自1909年在河南焦作初创立以来,学校历经14次搬迁、12次易名,始终与国家发展同向共进、与行业命运休戚与共。作为全国唯一以矿业命名的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学校正按照“强工、厚理、兴文、拓医、育新”的思路优化学科生态,扎根淮海中心城市古彭徐州这片热土, 在这样的精神沃土中,走出了一批以沙凡先生为代表的优秀校友。沙凡先生今天发布的《星之叹——沙凡文集》四卷本,荟聚了作者四十载煤矿生涯的文学积淀与职场智慧。打破外界对矿工的刻板认知。这部文集的出版,在创作理念上,突破行业书写的局限,推动煤矿题材走向大众审美;在历史价值上,构建起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工业发展的文学档案,为行业史研究提供了鲜活的一手资料;在创作范式上,开创“学者型作家”新路径,形成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感染力的独特文风。这种将行业叙事升华为时代书写的创作实践,正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脚沾泥土、心怀人民”的生动写照。祝愿沙凡先生在文学征途上永葆赤子之心,继续书写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矿工史诗!

徐矿集团党委原副书记师为杰在讲话中说:沙凡同志与我是多年的老同事,他所工作的基层煤矿政工、报社、电视台、新闻中心、工会等几个部门正好都归我分管,所以对沙凡同志是比较了解的。在我印象中,沙凡同志有两大特点。第一是爱学习。就按基础来说,他的基础并不高,属于文化大革命当中那个十年动乱期间的那一代人。在学校没学到多少东西,真正使他的学识得到提高的是在后来他不断的自学,又在矿大读了两年书,其他的呢,就是靠他自己去钻研,自己去学习,来不断提高自己。他之所以有今天这个成就,是与他肯学习,善于学习分不开的。这是我感觉他的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呢,就是这个同志比较勤奋,我在职的时候,分管他的工作,就知道他没有闲着的时候。工作的时候,写了、画了,那是一方面。就是业余时间他也不闲着,所以他能取的今天这样的成绩,跟他的勤奋是分不开的。在徐矿集团有一大批文化人,今天在座的像赵玉银,李其珠等,这些同志在文化战线上都是比较有成就的,沙凡也是其中的一位,而且还比较突出,为徐矿的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的。所以他邀请我参加这个会,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也希望沙凡同志今后继续努力,虽然他年龄现在也70岁往上了,还要继续努力,要继续对社会做出贡献。

江苏师大党委原书记、徐州市作协主席方忠在讲话中指出:徐州历来人文荟萃,文风鼎盛,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评论等各个文学门类,名家辈出,成绩斐然。其中,在报告文学创作领域,沙凡是用力甚勤且取得了重要创作实绩的一位作家。作为徐州资深的报告文学作家,沙凡的创作视野开阔,兼具时代性、地域性、行业性,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其矿工题材创作具有鲜明的身份自觉和底层视角,形成了极具辨识度的"矿井美学"。我代表徐州市作家协会对此表示热烈的祝贺!《星之叹》作为《星之叹——沙凡文集》(四卷本)的首卷,追踪了徐州矿务集团100位矿山文艺明星的成长历程,涵盖文学、美术、摄影等多个领域。作品以“人物画廊”形式呈现,记录他们从普通矿工成长为艺术家的蜕变,被誉为“闪烁着乌金光辉的矿山史诗”。

沙凡的报告文学创作既是行业史诗,也是工人阶级的精神自传,更重塑了矿工群体的社会形象,正如他在文集第二卷《乌金世界的喊海人》一文中所言,徐州煤矿作家群是“用文学作品面对煤海发出彻心呼喊的喊海人”,而沙凡本人正是这一群体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期待着沙凡为时代、为徐州、为煤矿奉献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有厚度的报告文学精品力作。

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南师大中国非虚构研究院执行院长、二级教授、博导王晖在讲话中指出:受丁捷会长的委托,我谨代表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向再出佳作的沙凡先生表示热烈祝贺!向他无私捐赠作品的行为表示崇高敬意!同时,也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发展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衷心地感谢!

报告文学作家是用笔墨记录时代变迁,用文字传递人性光辉,是作家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在我看来,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不仅是个人才华的结晶,更是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此次沙凡先生推出的《星之叹》(沙凡文集)四卷本,体例宏大、体裁多样、题材独特,内涵丰富,特别是第一卷对于包涵文学、美术、书法、摄影、戏剧、曲艺、音乐、舞蹈、影视和民俗等十个领域100位矿山文艺明星成就的全方位展示,文字流畅优美,感情真挚热烈,是沙凡先生数十年文艺创作的代表作。

近年来,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理念,以报告文学的丰硕成果惠及更为广泛的社会群体。借此机会,我代表省报告文学学会向广大会员们谈三点希望和建议:

第一,创作是中心任务,作品是立身之本,希望全省报告文学作家们坚守初心,深耕创作,以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指引。

第二,优秀的作品离不开优质的宣传,希望受赠单位善用资源,传播价值,帮助做好作品的宣传推介工作,让作家捐赠的作品真正“活起来”。

第三,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是人民的文艺,希望社会各界携手同行,共筑文脉,共同营造“书香社会”书写文化大省的“强富美高”贡献报告文学的力量!

四、沙凡在会上发表了感言

他首先感谢母校中国矿大,感谢了养育了自己40年的徐矿集团,感谢了到会的领导和著名作家,感谢了接受自己捐赠书藉的几家图书馆,更感谢配合自己共同完成《星之叹》的诸位矿山明星朋友们。随后向大家汇报了他创作报告文学追求行业性、真实性、文学性、侧重性的创作体会。

五、沙凡向五家单位捐赠书籍

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馆长王传棨接受沙凡捐赠书籍,并向沙凡颁发该馆接受赠品证书

中国矿大图书馆副馆长赵超接受沙凡捐赠书籍,颁发该馆接受赠品证书

沙凡向江苏师大图书馆、徐州市档案局、徐州市图书馆捐赠书籍。

六、沙凡所捐赠书目:

七、作家研讨发言

中国矿大教授、沙凡当年的班主任肖庆元主持了作家代表研讨发言。

矿大直属业务单位党总支书记方跃平代中国著名煤矿诗人孙友田宣读了发言稿。

 

孙友田先生资料照片

孙友田发言稿写道:“《星之叹》研讨会,我本想参加,应该参加,因已年届九十,只好在南京遥望徐州,向参会的朋友们致敬,问好!我和夫人的青春都闪耀在《星之叹》里。接到《星之叹》四卷本的当天晚上,我就即兴赠沙凡小诗一首:“洋洋四卷《星之叹》,卷卷都在夸煤炭。沙凡文集一出版,煤海金浪更灿烂。”

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在《星之叹》中,从矿山涌现出来的作家、诗人、美术家、书法家等都是我的好兄弟、好姐妹,他们作出的贡献已让矿业熠熠生辉,只要煤炭层出不穷,矿山文化就会生生不息!

著名作家徐迅在发言说道:150万字的《星之叹》凝聚了沙凡先生的半生心血,显示出他卓尔不凡的文学才华。这部文集的出版,我觉得不仅是他个人的著述与成就,同时也是当代煤矿报告文学创作奉献了沉甸甸的艺术成果。

我和沙凡先生相识30多年,亦师亦友。我看收录在这部文集里的《融合》《甲子回眸》《秀丽的故事》《高擎圣火》等报告文学作品,都是先在中煤文联文学期刊《阳光》杂志发表,然后获奖的。在卷4《媒体作品集》收录的《创业者之歌》《挑战极限》《世纪瞬间》等徐矿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中就可以看出,他对徐矿企业的了解和热爱,是发自肺腑和刻骨铭心的。他的长篇报告文学《星之叹》可以见证。他热爱徐矿这片文学黑土,对徐矿文学艺术人才的熟悉和喜爱的程度非常了得。读他这部文集,我才知道,他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五彩石》,竟然是与栾晓明“打睹”打出来的。那次打睹,栾晓明也创作了长篇小说《忍受》。这也算是徐矿文坛的一个佳话。还有,小说家李其珠创作的中篇小说《嘟嘟的呼号》,他一看到就一口气读完,惊叹这是李其珠写得最好的一部中篇,然后很快在自己主编的《热流》杂志上发表。后来这部小说不仅载在大型文学期刊《江南》杂志上,还获得了第五届江苏紫金山文学奖……这也是一段趣谈吧?

在他的这四卷本著作里,他不仅用心、用情、用力地写了作家周梅森、孙友田等从徐矿走出去,已在全国文学界有很大影响的作家,还写了身边的在美术、书法、摄影、戏剧等各个艺术门类有造诣的杰出人才和艺术家……一百多位,徐矿的文学艺术天空可谓群星闪烁,星光灿烂!在这部文集里,我尤其看到的是“英雄相惜”的文人之间的真诚的友谊和情感。这更难能可贵,让我感动。由此我想到两句话:一是生活在徐矿的文艺术家们是幸福的;二是成就了别人,也就成就了自己。

著名作家许斌在发言中说到:从唐山专程来到徐州参加沙凡先生的作品研讨会,送给沙凡先生三句话。

第一句:沙凡先生是声音最大的喊海者。沙凡先生曾发表过一篇作品,叫《乌金世界的喊海人》,介绍了徐州煤矿作家群,称他们是煤海的喊海人。他们面对乌金滚滚的煤海,以文学呐喊,为矿工立传。从这个意义上讲,沙凡先生应属当之无愧的声响最大的喊海者。

第二句话:沙凡先生是煤矿文化的播火者。《星之叹》四卷文体以报告文学为主,另有散文、诗歌、评论、通讯、脚本、札记、随笔等,一方面全面展示沙凡文学创作的学术水平和艺术特色,另一方面也辉映出煤矿文学的绚烂多姿,因而沙凡是中国煤矿文化的播火者。

第三句话:沙凡先生是国之大者,起事必大。何事为大,胸怀天下。天下是人民的天下,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文学创作的根本遵循,《星之叹》以鲜活的案例生动阐释了我们的文学必是人民的文学,煤矿文学必是矿工的文学。同时,煤矿文学也应树立“大文学”观念,既要深植煤炭沃土,又要积极融入地方、融入时代,实现了“为矿山树碑、为矿工立传”的创作意义。所以说沙凡先生是国之大者的践行者。

最后,赋一首分别镶嵌了“星之叹”和“沙凡”字样的诗,向《星之叹》致敬、向沙凡先生致敬:“慈航星子恒河沙,笔底凡尘炼光华。之意春秋家国叹,丹心一片映丹霞。”

《星之叹》中的影视之星、中国作协会员、全国著名微影视导演郑子专程从北京赶回徐州参加研讨会。他在发言说道: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来到中国矿大美丽的校园,参加沙凡长篇报告文学《星之叹》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心潮澎湃。记得1983年,我20多岁,经过韩桥煤矿工会推选、韩桥煤矿党委审核,再经过徐州矿务局工会批准,非常荣幸地被评为徐州矿务局振兴中华职工读书自学成才活动十大标兵之一,这项评选活动就是时任徐州矿务局工会宣传部部长的沙凡老师负责操作的,这个荣誉是对我这个青年矿工的精神褒奖,也是对我这个文学青年的心灵激励。

多才多艺的沙凡老师不仅是作家,还是演讲家。1991年,他代表江苏省参加全总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而在上海举办的全国职工“党在我心中”演讲比赛,他荣获得演讲一等奖、讲稿一等奖,并被选拔进京代表全国产业工人走进中南海,在怀仁堂向中央政治局领导演讲徐州煤矿工人英雄无悔的事迹,塑造产业工人的共和国长子形象,这一次进中南海,是沙凡终身难忘的荣誉、是徐矿载入史册的大事,是中国演讲员的最高礼遇。因此,孙友田的诗歌、周梅森的小说、沙凡的演讲,都是徐矿人津津乐道、引以自豪的三个话题。

沙凡老师文集中的100位矿山之星中有99位是我的老师,今天现场来了19位矿山之星,有18位都是我多年的良师益友。著名作家周梅森是徐矿的文化名片,也是沙凡笔下的徐矿百星之首星。今天上午,我在活动现场给周梅森老师发了作品研讨情况的短信,周梅森老师回复短信并委托我代表他向师书记问好,向沙凡老师作品发布和研讨活动表达祝贺。

我是从煤矿一线走出来的文学影视工作者,更是曾经的矿工,永远的矿山之子,散会后我就要回到北京去,期待着各位老师去北京,我们有情有义的徐州人,肯定为大家做好服务工作。

《星之叹》中的文学之星、江苏省作协会员、文学评论家赵玉银在发言说道: 沙凡的确不凡。他不凡的文学业绩的取得,固然与他天赋异禀、才思敏捷有很大关系,但更主要的还在于他后天的修为。

他深知,读书是打开文学宝库的钥匙。他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让他自幼便养成了异乎同龄人的阅读习惯,为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深知,艰苦生活的磨炼是文学的磨刀石。他15岁时即下放到农村当“知青”,三年“知青”岁月的磨炼,成为他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无所畏惧,追求完美。

他深知,徐矿文艺群体中的作家艺术家们,虽然都冠有“业余”二字,但却具备强大的艺术实力。即使像孙友田、周梅森、马奉信这样的在社会上具有很大影响力的诗人、作家、书画家,他们早期也是徐矿文艺群体中的成员。

他深知,他是煤矿作家,用文学观照煤矿,讲好煤矿故事,讲好矿工故事,是分内之事,是义不容辞的职责。为了打造这个“百星工程”,哪怕是付出再多的心血,也在所不辞。

总之,可以说,是天分和众多优良素养集于一身,才成就了沙凡,才有了读者乐见的美文四卷。

《星之叹》中的文学之星、中国作协会员、诗人刘玉龙在自由发言阶段说道:

我与沙凡先生是已近50年的朋友、文友和同事,他的文集出版发行,我由衷地感到惊讶和敬佩;中国矿大为校友举办研讨会,由衷地感到喜悦和赞美,会上见到许多熟悉的朋友和闻名的老师,更由衷的感到亲切和感动!

徐州矿务局作为一个具有140多年开采历史的老矿,不仅是盛产煤炭的一方热土,同时也盛产文学作品的一方热土,从这支队伍中走出了中国当代煤炭诗的领军人物孙友田。他的诗句“我是煤,我要燃烧,成为当代矿工的宣言和名片。从这支队伍中走出了当今文学和影视双栖大师周梅森,他的代表作之一《以人民的名义》家喻户晓,引爆视频。从这支队伍中走出在当今微电影领域领军人物郑子,他参与主办的临沧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全国驰名。令人惊叹!

沙凡先生作为徐矿集团文学队伍的参与者,组织者,研究者和领导者,用报告文学的笔触为这支作家队伍绘画出一条星光灿烂的群星长廊,其用心之独具,眼光之独到,笔触之独特。正因为如此,沙凡也随着这种接地气,聚人气,展才气,汇灵气的精品大作的问世,也在文学的天空高高升起,晶莹耀眼闪烁。特别是《星之叹》的书名,怎生一个叹字了得?我脑中自然而然涌出两个字:赞叹、赞叹、赞叹!

八、百星代表致贺

《星之叹》的百位主人公都认为自己有幸进入百星行列,自己的人生履历能成为《星之叹》的组成部分,说明沙凡不仅在为发达的徐矿企业文化张目宣传,同时某种意义上也是在为百位矿山明星们树碑立传。因此,明星们也在以己的艺术特长向《星之叹》的出版发行致贺,向作者沙凡致谢!

《星之叹》中的书法之星、中国书协理事、江苏书协副主席、徐州市书协主席、江苏师大美术学院教授、原徐矿集团工会文化部干事马亚因临时公务未能到会,特题写“星之叹”三个遒劲的大字委托《星之叹》中的美术之星、油画家、中煤美协副主席、《星之叹》文集封页的装帧设计者、原徐矿集团水泥厂工会副主席王超代他在会议现场赠送给沙凡,以示祝贺和感谢。

《星之叹》中的美术之星:中国美协会员、江苏师大美术学院教授,原董庄煤矿采煤工杨振廷以一幅题为“高原红”的国画作品以示祝贺和感谢。

《星之叹》中的音乐之星、原徐矿一中音乐教师、中国音协会员、女高音歌唱家姜华在会上献唱一首《乡音乡情》,以示祝贺和感谢!

《星之叹》中的文学之星、中国作协会员、诗人、原《徐州矿工报》记者刘欣专门为《星之叹》写了一首题为《叹星空》抒情诗,并在会上现场朗诵,以示祝贺和感谢。

九、会议总结

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王雪春在总结讲话中说:今天,我们齐聚在中国矿业大学文博中心,共同见证沙凡先生的长篇报告文学《星之叹》新书发布,并围绕这部作品展开深入研讨。这是一场文学与矿山的对话,更是一次时代精神与徐州文艺的共鸣。在此,我谨代表徐州市委宣传部,对活动在矿大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沙凡先生的文学成果致以崇高敬意!

《星之叹》为徐州文学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展现了徐州作家沙凡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矿大对校友的提携关心,同时体现矿大对徐州文学创作的重视和支持,为徐州市社会各界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中国矿大副校长黄军利先生的致辞,徐矿集团党委原副书记师为杰先生,江苏师大党委原书记、徐州作协主席方忠先生,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王晖先生等领导的讲话,以及著名诗人孙友田先生等的贺信,都为本次会议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沙凡先生的感言让我们感受到他对于文学的执着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沙凡先生向五家单位捐赠书籍的举动,更是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徐州作家的拳拳之心和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著名作家徐迅、许斌和著名诗人孙友田先生以及作家郑子、赵玉银、刘玉龙的研讨发言,均从不同维度深化了《星之叹》的价值阐释,让我们从不同角度领略了作品的深度与广度。徐矿百位文艺明星的代表以书法、美术、音乐、文学等形式的致贺,充分彰显了“徐矿文艺现象”的独特魅力。

我认为,《星之叹》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的长篇报告文学,解析了全国独特,成果领先,值得进一步推广开去的“徐矿文艺现象”这一命题的内涵。沙凡先生为此付出的努力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钦佩,无疑将在徐州文学史上留下属于他的印记。同时也希望沙凡先生能够继续秉持对文学的热爱,创造出更多令人赞叹的作品。

研讨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圆满成功。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news/yaowen/2025-04-05/462481.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