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本网资讯 > 正文

日媒:中国海监船连续3天进入钓鱼岛12海里水域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 中国政府船只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钓鱼岛近海,而日本政府除了紧盯不断增加的中国船只“入侵领海”次数,似乎已无计可施。4日,日本各大媒体引述海上保安厅的公告称,中国海监船连续第3天进入钓鱼岛12海里水域,“入侵日本领海”。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河相周夫4日下午致电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抗议中国海监船“频繁入侵”钓鱼岛附近海域,遭中国大使驳斥。法国《世界报》近日刊文指出,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政府一错再错,东京的诸多要求没有得到任何国际支持。“日本外交同其国内政策一样迷失了方向,走向衰弱”。

据《读卖新闻》报道,11月4日上午11时44分到下午12时5分左右,4艘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北部的“日本领海”,“这是中国监视船连续第3天入侵日本领海,也是日本政府把尖阁诸岛国有化之后的第11次”。共同社称,面对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的警告,中国海监船用英语通过无线电称,“这里是中国固有领土,请赶快离开我国领海。”《产经新闻》称,4日下午,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通过电话向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提出抗议,要求中国海监船立刻退出,称中国的挑衅行为连日不断,损害了使事态趋向沉静的局面,要求中国自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对此,程永华大使强调,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并表示“不应该让难以预测的事态发生,中日双方应通过对话予以解决”。

“中国的战术正在改变”,日本富士电视台4日评论称,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的较量已经进入长期对峙和“意志较量”阶段。为了反击日本的“国有化”政策,中国政府船已经连续几十天在钓鱼岛海域巡航,中国的基本策略在于打破日本对于钓鱼岛的实际支配地位,制造中国“实际控制这一海域的既成事实”。文章称,对日本而言,这一阶段决不能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退让,否则将使之前“国有化”政策和日本的领土立场前功尽弃。日本政府需要做好与中国长期作战的准备,也需要认清钓鱼岛问题可能被孤立的危险性:一旦在钓鱼岛问题上败退,日本在和其它国家领土争端中也将处于不利地位。《产经新闻》4日评论指出,中国船只“连续侵入尖阁列岛的日本领海”是中国在评估局势后认定在领土争端方面“采取进取性政策收益更大”的结果。《读卖新闻》4日发表社论,呼吁日本迅速扩充海上保安厅的船只和人员力量,举全局之力防范中国的“入侵”。共同社2日引述不具名外交人士的话称,围绕钓鱼岛问题,中国高层制定了一项方针,持久战、外交战和经济战,要求日本政府承认钓鱼岛存在主权争议后,还将要求与日本方面就“共同管理”钓鱼岛海域进行定期协商。

与此同时,中日外交官员为缓解紧张关系的努力也在艰难进行。据富士电视台报道,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长杉山4日访问中国,同中国外交部官员就钓鱼岛问题协商。日本方面还打算就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访日进行日程调整。日本民主党政策调查会长细野3日在读卖电视台的时政节目表示,东京都前知事石原慎太郎将中国称为“支那”不对,但希望中国人以后也不要骂日本为“小日本”。

“日本外交的衰退”,法国主流媒体《世界报》11月1日以此为题刊登该报驻日记者菲利普-庞斯的评论文章。文章称,在与北京的外交对峙中,日本已被其盟友抛弃。虽然美国政府宣布这些岛屿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但华盛顿拒绝介入主权争端。在美国的同意下,日本也放弃了原定11月初在冲绳举行的夺岛演习,以免激起中国的反应。在欧洲,日本外交大臣玄叶光一郎在访问德国、法国、英国后,也只得到了欧洲人关于“和平”解决中日争端的礼节性表态。

《世界报》的文章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曾是“蓝丝带”式经济大国的典型,但如今日本的光环已经褪去,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回望日本“失去的20年”,在社会平等和老龄化问题及社会稳定和科研实力上,日本还拥有一定实力。但在外交领域,日本已难同日而语。日本外交同国内政策一样迷失了方向,朝令夕改。日本以和平外交之名进行的“国际援助”因沉重的政府债务而日渐衰弱,日本的国际影响力因为经济止步不前,没有强有力的政治领袖,导致中日关系恶化。文章引述日本一位前外交官的话说,“日本一些政客与民众认为应该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但过于服从民意的外交常常与国家利益背道而驰。”

【环球时报驻日本、法国特约记者 孙秀萍 董铭 本报特约记者 卢昊】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news/yaowen/2012-11-05/15226.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