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本网资讯 > 正文

人民日报:应对突发事件应考虑国内和国际影响

当前,我国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领导干部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战略决策,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必须重视培养和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原则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把握战略思维的主要特点

战略思维是关于实践活动的全局性思维,它要求思维主体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抓住重点、统筹兼顾,立足当前、放眼长远,防止和克服片面性。战略思维主要有以下特点。

整体性。事物作为整体,包含着许多部分;事物作为过程,包含着许多阶段。事物的全局就是由各个部分与阶段构成的有机整体和动态过程。战略思维作为一种全局性思维,反映事物的整体性和过程性特点。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主要领导同志,必须注重考虑全局性与长远性问题,善于把具体问题提升到战略性、原则性的高度来认识和处理。整体性思维要求着眼全局、兼顾各方、把握重点、优化结构。

动态性。战略思维不仅要求从事物的整体结构考虑问题,还要求从事物的动态过程考虑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注重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把握事物的发展态势,预见事物的发展阶段,注意各个阶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为把握工作重点、推动事业发展、实现战略目标创造条件。

开放性。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与合作。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必须以开放的眼光、开放的态度、开放的胸怀观察和处理问题。应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在观察形势时通盘考虑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在进行重大决策时综合考虑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在开展工作时充分利用国内有利条件和国际有利条件,在处理问题特别是应对突发事件时综合考虑国内影响和国际影响。

创造性。创造性是战略思维的鲜明特点。情况是不断变化的,我们既要重视知识、经验的重要作用,又要重视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增强思维的创造性。特别是战略谋划和指导需要主观能动性的充分调动,需要思维潜能的充分发挥,需要对以往经验和传统的大胆超越。创造性思维要求思维主体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本质,立足历史与现实预见未来,综合分析主客观因素提出方略。

提高思维主体的能力素质

掌握和运用战略思维,对思维主体的能力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努力学习和实践,掌握科学的理论知识,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练就卓越的胆识意志,不断提高通观全局、驾驭全局的本领。

学习基本理论,掌握科学方法。讲学习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是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战略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习应是全面系统的,包括自然、社会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而最根本的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掌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如实事求是方法、矛盾分析方法、群众路线方法等。

端正价值取向,提升精神境界。运用战略思维进行战略谋划,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远大的理想志向和宽广的胸襟气度。一是国家至上,人民为本。以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为根本价值取向。二是志向远大,作风务实。既要以崇高的理想唤起广大人民的奋斗热情和创造精神,又要以求真务实的理性态度科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全局在胸,深谋远虑。既要对整体中的每个部分有精到的分析,又要对各个部分的相互联系有综合的把握;既要对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有明确的认识,又要对未来发展有深远的谋划。四是集思广益,多谋善断。要善于集中群众智慧,总结群众实践经验,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就解决某个问题拿出多个方案,从中选出最优方案。

锻炼卓越胆识,磨砺坚强意志。运用战略思维进行战略谋划和决策,也是对人的胆识和意志的考验。战略思维的运用不是一种纯粹方法论意义上的固定程序,而是带有个性色彩的思维与决策艺术。战略对抗既是智力的竞赛,也是胆略和意志力的较量。战略家既要高瞻远瞩、深谋远虑、见微知著、精于计算,又要意志坚强、有胆有识,有为理想而奋斗献身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既要充分利用既有条件,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常怀忧患之心,增强机遇意识。在战略谋划与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形。战略思维是面向未来的,但未来之事有许多是难以预知的,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因此,思维主体要有忧患意识,常存戒惧之心,绝不能盲目乐观。在进行战略谋划时,要做好两手准备,以积极的态度作深谋远虑的思考,努力实现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杨信礼)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news/yaowen/2012-11-19/16693.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