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本网资讯 > 正文

四川社科院:将请国外首脑重走长征路促进申遗

长征路线

长征路线

四川新闻网成都12月8日讯 12月8日上午,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世界遗产》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申遗”座谈会在成都隆重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遗产杂志社、成都军区政治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世界遗产管理办公室、凉山州委宣传部、凉山州史志办公室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4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当天,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明仁出席会议并致辞。

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长征申遗路线图、长征申遗与自然遗产资源的关联性、长征申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联性、长征文化资源调查与课题倡议、长征沿线遗产保护与发展旅游经济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李后强在致辞中对研讨会充满期待,并就如何推进“长征线路申遗”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设想。

李后强教授说:“此次座谈会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行动,是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对前期长征路线申遗、建馆、扶贫和畅通四大工程的深入发展。党的十八大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长征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壮举,是中华文化的灿烂篇章。今天研究长征路线申遗,不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但有重要的政治效应、社会效应,而且有重要的经济、文化、生态效应。今天看长征,她的精神文化效应、生态保护效应、扶贫开发效应更加突出。长征精神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捷同志将担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文化研究会会长,这是对我们的极大鼓舞。

李后强教授指出:今天我们要研究几个问题:一是长征路线是否属于文化遗产?二是长征路线申报遗产有什么障碍?三是如何排除申遗障碍?四是如何发挥长征路线的正面作用?五是长征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什么贡献?六是如何实施“长征路线工程”,为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和建党100周年献礼?

李后强教授说:我们要整合全社会力量形成巨大合力,推动长征路线工程;我们要大规模大范围的开展对长征的宣传工作,请国外的首脑和专家重走长征路;我们要用国际视野和价值标准重新审视和研究长征路线的特殊文化意义,举办长征文化和长征申遗国际研讨会,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我们要努力争取设立长征路线研究基金,要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文化研究会推进正式运作实施阶段;我们要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长征路线的扶贫开发、生态建设、道路畅通、教育卫生工程,为建设美丽中国、幸福中国、全面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李后强教授说:7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今天,我们可以满怀豪情地说,红军长征向世界宣告的革命理想已经变为现实,红军长征播下的种子已经开花结果,并将继续开出更加鲜艳的花朵、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保持和发扬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长征的征途上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不断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图景!

会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提出,如果长征路线作为准备申报世界遗产的文化线路首先需要确定时空范围及其交流内容。时空范围是文化线路上的交流活动持续进行的起止时间及覆盖空间范围。交流内容则包括贸易、宗教、军事等活动内容。

吕舟表示:“长征路线”作为遗产的概念性价值,是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载体;是重要历史事件的见证。长征作为一个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需要建立一个涵盖整个遗产范围的管理机制、跨区域协调机制、法律建设、国家保护机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公园等方面。“长征路线申遗”的管理机制在遗产概念性价值,管理机制、保护管理规划及长征申遗需要的程序。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施爱东在发言中提出:“长征路线申遗”非常需要社会第三方介入,并以课题的方式申遗。

“长征路线申遗需与申遗接轨,按照申遗的规则和要求进行准备,否则就会南辕北辙,事半功倍。”与会专家无疑在这一点上取得了共识。

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明仁在致辞时强调:“中国工农红军路线申遗有重大的意义,期望这次研讨会能取得成果,将中国工农红军路线的申遗工作向前推进一大步。”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news/yaowen/2012-12-10/18298.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