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徐州市“实施希望工程十佳先进个人”王平
2014年1月8日,值此传统的腊八。寒风凛冽中,当人们还在享受美味的“腊八粥”时,徐州市铁路爱心摄影图片社主任王平一行已经带着爱心助学物品上路了,这是王平连续18年来资助的第1209个贫困学生。
王平,是徐州铁路客运段“列车爱心摄影部”主任,自1996年以来,在艰苦的生存环境下,他组织了由5名下岗职工组成的“列车爱心摄影部”。18年中,他们用微薄的服务利润,共向希望工程捐款近28万元,先后救助了1200多名失学儿童,使他们重新回到课堂,王平也多次受到铁道部希望工程办公室和徐州团市委的表扬。2013年8月,在“感恩二十年 托起新希望”--徐州市希望工程实施20周年纪念大会上,王平再次被授予“实施希望工程十佳先进个人”称号。
王平的爱心受到社会的尊重,他表示,在他的有生之年,必将把“爱心援助”精神继续传承下去,让在校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社会的爱心和人间的温暖。
下岗职工的夙愿
1996年5月,全国铁路系统实行“减员增效”改革,取消了运转车长的岗位。一个辛辛苦苦干了20多年货运列车运转车长的他一夜之间成了下岗分流人员。一时间,他颓废,无助,更无法接受没有铁轨没有列车的生活。于是,他到客车上当上了义务乘务员。
6月的一天,在开往青岛的列车上,一位衣衫褴褛失学流浪女童的哭诉,深深地刺痛了这位北方汉子那颗善良的心。王平倾其所有,把身上的30元钱全给了女孩。而一群在车厢里互相拍照留念的青年人又让他受到了启发:我何不组织有特长的下岗分流人员成立一个列车摄影服务部,将所得利润用于捐赠助学,既解决了岗位问题,也圆了那些失学孩子的读书梦。
他的建议得到单位主管领导的大力支持,也受到了希望工程部门的肯定。1996年7月,由5名下岗职工组成的徐州铁路客运段“列车爱心摄影部”成立了。自此,从徐州往返北京、上海、广州、济南、青岛等次的列车上,又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车厢里那许多温馨的瞬间,被王平和他的伙伴们定格在旅客永久的珍藏中。同时,徐州周边地区一个个失学的“太阳”也被一 一托起……
夹缝中顽强生存
“列车爱心摄影部”规定:严格按照国家的收费标准收取费用,除去成本和必要的开支外,其余所得的利润全部捐给希望工程!刚开始上车时,他们心中个个像揣着个小兔子,谁也不知道旅客会作何反应。
“两位大姐,今天阳光真好,窗外美景如画,不知两位是否有意在车上留个影作纪念?”当小王热情地向旅客介绍他们的服务时,人们都用惊异的眼光打量着她。
“我们是列车摄影服务部的”,说着,小王指着挂在胸前盖有“济铁徐客天龙公司列车摄影部”印章的服务卡。
“是骗子吧?”乘客交头接耳。“现在还有干这好事的?这样的诈骗我见得多了。”
见人家不仅不信任,而且出言伤人,满肚子委屈的小王躲到风挡处偷偷流泪。
“只要心诚,石头也会落泪”,出师不利的王平耐心地开导大家。
好在他们的行动还是得到了大多数乘客的理解,一听说照相利润一部分是捐给希望工程,很多人都愿意献出一份爱心。其间,也不乏好心的旅客理解他们的苦心并热情地帮助他们。当年9月,列车摄影部的全体员工来到徐州市希望工程办公室,捐出他们的第一笔共400元捐款,资助了一个因缴不起学费正准备退学的丰县籍学生。
然而,无处不在的误解常常让他们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2000年8月29日,《青岛晚报》记者根据一乘客写错地址而未收到照片的“投诉”,在二版“社会新闻”里刊登了题为“声称拍照就是献爱心——这是不是骗钱新招?”的报道。媒体的“曝光”惊动了铁道部和济南铁路局,王平也受到了段领导的严厉批评。一肚子委屈的王平连夜赶到青岛的这家报社约见了编发此稿的编辑。带着无尽的委屈和辛酸,他把自己捐资助学孩子的档案、徐州市希望工程办公室颁发的《捐资助学证书》、自己寄给那名旅客相片的挂号信票据,一股脑地摆在桌上。随后,9月2日,该报又以“拍照献爱心确有其事”为题予以报道,为王平洗刷了“冤屈”。就这样,他们顶着社会的压力和面临的各种矛盾,在委屈与荣辱的夹缝中顽强地生存着。
“列车爱心摄影部”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爱心的事迹,迅速传遍了万里铁道线。10年中,近10万名旅客得到了他们真诚的服务,他们在10年中要让100名贫困儿童重新走进教室的愿望已经超额实现。徐州各媒体争相报道了他们的事迹,把他们引为徐州人的骄傲,称他们为“爱心使者”。
温暖了流动家园
2001年5月29日,中国铁道希望工程收到了来自台湾台北市陈挺先生的一封航空信。他称在大陆探亲期间乘车时受到徐铁摄影员工的服务后,被他们孜孜不倦为献爱心拯救贫困的真诚感动。
2002年,北京《大众科技报》记者吴红雅在出差途中见到了这几位忙碌的摄影者。记者被他们的义举折服,后来专程来徐铁跟踪采访了他们。9月28日,该报七版刊出了“五位下岗铁路工人,托起38颗太阳”的长篇报道。记者饱蘸情感之笔,在文中写道:“人们不会忘记,徐铁列车摄影部的五名员工,七年里,用自己的劳动所得,先后捐助了38名失学儿童,托起 了38颗‘太阳’!而这五名员工,曾经是铁路的下岗工人!他们下岗不失志,树立自信心,不等不靠,勇创新业。不难看出,一边是失去岗位的工人,一边是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都属弱势群体。而这些下岗工人的举动,难道不正是一种精神的崇高?不正是对‘太阳’的解救?而解救‘太阳’,正是解救人类自己!”看到他们美好的初衷终于得到了社会的理解,王平回到家后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
2002年9月20日上午,烟台开往徐州的4941次列车上。一位旅客正和一老一少聊天:“刚才你俩照相时笑的真好看,这趟旅行一定很开心吧?”来自安徽肖县马井镇吴酒店村的张巍然和郭荣华母女笑了:“是的,我们这是送孩子上大学。在学校门口花钱请人照了一张,这又照了两张,齐了。”“看你这么年轻,孩子就上大学了,家里条件不错吧?”张巍然:“哪里,俺家是种地的,这次孩子的学费凑了好几家哩。听说照这相跟捐助失学儿童有关,俺这10块钱说啥也得花!”
靠近车窗有一位刚刚照完相片的老板,他是香港佐敦油漆有限公司上海办事处的沈岳先生。车长开玩笑地问:“沈先生,您是白领阶层,此次照相是碍于面子不好拒绝,还是心甘情愿的?”沈老板笑容可掬:“我这趟来内地,业务顺利,心情特好,当我拍照完才知道这利润还要捐助希望工程。总共才10块钱,哪还有什么利润?我要另捐,小姐不收。列车摄影这项活动开展得好,再说车上生活比较枯燥,留个影,调剂一下,也作个纪念,下次遇到,我还会照。”
烟台迪帕迩空调有限公司四川办事处销售经理姜帅说得更直接:“说实话,起先我也不想照。是小伙子的好口才说服了我。我也是业务员出身,不忍拒绝。我去四川,来去都坐这趟车中转,在车上除了吃饭,没有其他消费。再说,这事还和希望工程有关。”
爱心滋润贫困学子
2002年9月19日,江苏省铜山县大许镇郑庙村。王平和他的同伴到这个穷村回访接受过捐助的小王婷。听说是为王婷捐助的铁路叔叔阿姨来了,王婷的奶奶立即丢下手中的农活从玉米地里跑了出来。王婷的奶奶先是感激,接着就哭了:“王婷5岁时她爸得血癌没了,拉下一屁股债,她娘也跑了,家里没有劳动力。孩子命苦哇!小小年纪就要下地干活,不干咋办?她爷爷腰有老伤,还有气管炎,不能出大力;我也骨质增生,哪有钱看?苦熬着哇!要不是你们给钱,我娃哪能上学哇!”
在郑庙小学,王婷的班主任王艳老师说,这孩子非常懂事,从不和别人比吃比穿,知道爷爷奶奶不容易,一放学就跑回家帮着干活。她在笔记里写道:“爱心助学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我们受助的孩子,要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社会,报答献出爱心的叔叔阿姨们。”
2003年中秋节前夕,王平的爱心摄影部回访江苏丰县沙河镇中心小学。当受助失学儿童李陶陶看到日夜盼望的亲人们时,“扑通”一声跪了下来。王平赶紧拉起她,竟发现她稚嫩的小手上结满了硬硬的茧子,这位刚强的汉子不由潸然泪下。
两年前,李陶陶的爷爷死于肝癌,母亲死于尿毒症,父亲受了精神刺激离家出走,丢下了60多岁的奶奶和3个孩子以及几万元的债务。班主任胡老师说,李陶陶的成绩一直在班里前十名,因为她知道自己上学不容易。在李陶陶家里,当他们拿出书包文具和中秋月饼分送给老人和孩子时,老人竟像孩子似的号啕大哭。陪同的大队干部眼眶湿湿地说:“幸亏有希望工程的爱心捐助,3个孩子才免于失学。”“可怜的孩子,过年都吃不上一顿扁食(饺子)。平时一毛两毛都要攒起来还债,连块烧饼都舍不得买,甭说买月饼了!”
此后的一年又一年,王平和他的爱心摄影部重复的一个又一个同样的故事,虽然受助者已多达千人,但他的爱却从未停息过。被资助的儿童如今有点上了大学、有点成了国家的栋梁,而王平,依然还是那个默默无闻的爱心使者……
在摄影部那间简陋的“办公室”里,墙上挂满了各级组织和受助失学儿童学校送来的锦旗,橱柜里摆满了荣誉证书和来自丰县、沛县、铜山、睢宁、邳州等县市区受助学生寄来的一封封感谢信。丰县西关小学四年级袁丰庆的信上滴满了泪痕,他写道:“叔叔阿姨,我是不幸的。7岁时,爸爸得了肺癌,花去医药费5万多元,也没治好爸爸的病。爸爸去世后,妈妈很痛苦,欠得钱又多,又无力偿还,我也失去了上学的机会。9岁那年,我才上小学,今年读四年级了。我虽然不幸,但得到您们的帮助,我心里感到温暖,感到幸福。叔叔阿姨,我一定不辜负您们对我的希望,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您们!”一双双稚嫩的小手,艰辛生活的早熟让他们写出了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心语,每次看到这些来信,王平的眼眶都会湿湿的……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是啊,18年与区区28万元,在千万、亿万身家的大款手中,简直就是九牛一毛,可是对下岗的王平们来讲,那是6500多个日日夜夜委屈和泪水的艰苦付出!他们唤醒了社会的良知和爱心,用弱势群体正义的肩膀扛起了向社会倾注爱心的重任。如今王平和他的同伴们怀着一份崇高的心愿,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不论金钱多少,他们都在以自身的能力尽着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爱心摄影部自身的奉献让人感动,而且他们用行动呼唤着整个社会的爱心,更值得我们尊重。(滕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