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讯(通讯员李辉)实施66个重点产业项目、建设16个科技平台、构建青年zhu梦工厂等新型创新服务载体、提升生态宜居环境、增创体制机制优势……今年,济宁高新区充分发挥国家级高新区对全市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科学发展的领跑作用、发展新兴产业的杠杆作用、城市建设的样板作用、民生保障的示范作用和体制创新的先行作用,持续巩固转型发展好势头,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努力在新的起点准确把握发展定位、主动抢抓发展机遇、全面提升境界标准,力求实现更大突破。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产业园区化发展,加快提升专业园区综合服务功能,吸引更多的发展要素向专业园区聚集。优化“一区多园”布局,突出抓好现有专业园区基础设施共享和营销网络、物流配送、投资咨询、技术开发等服务功能提升,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滨河科技园、惠普产业基地等重点板块开发建设,吸引新的产业项目和要素资源,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创新专业园区运营体制,推动园区成为多元投入、独立核算、实体运营、自负盈亏的创新载体。鼓励大企业规划建设“园中园”,引导集团所属企业、关联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向园区集聚,打造一批专业性强、集聚度高、产业链完整的特色园区。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化布局,鼓励新上项目向园区集中,优化产业内部布局结构,形成“纵向延伸成链、横向集聚成群”的产业发展模式。
打造创业生态系统。优化平台运营模式,推动技术、产业、金融、管理、商业模式创新跨界融合,促进创新多主体协同、多要素联动、多领域合作,成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推手”。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重点推进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新思域文化创意产业园等16个科技平台建设,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集中攻克一批共性关键技术。突破新型孵化器建设,加快建设青年zhu梦工厂、创客学院等新型创新服务载体建设,进一步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链条,满足企业不同时期差异化需求。创建省级人才管理改革示范区,继续实施“551”人才工程,推进大学园二期建设,努力做实人才联盟平台。
提升要素聚集能力。积极培育资本、金融、技术、信息、产权等要素市场,促进各类资源要素有效聚集、高效配置。建设资本市场,全力打造集聚区域股权交易、基金证券、私募投资、路演展示的平台。建设知识产权市场,探索建设多方参与、资源共享的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集聚知识产权战略咨询、托管孵化、检索分析、代理代办、维权投诉、评估交易等机构,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搭建产业投融资平台,与各类金融业态建立合资、合伙、合作关系,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实体经济。
打造宜居宜商环境。以科技新城核心区为重点,系统布局教育、商务、购物、金融、健身、休闲、娱乐、交通等功能设施。推进智慧高新区建设,提升数字化城管系统运行水平,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现有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
增创体制机制优势。进一步破解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体制束缚,创新企业扶持政策、创新产业发展扶持机制、创新政府投融资体系,完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机制,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市场准入负责清单制度,明晰行政职权目录和运行流程,打造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