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本网资讯 > 正文

南京5号线涉及多处文物 线路先报国家文物局批

今年9月7日,南京地铁5号线环境影响评价公示,全线涉及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5处,包括南京人引以为傲的明城墙、朝天宫,因此被称为“对南京千年文脉影响最大的地铁线”。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目前5号线中涉及文物的线路还在规划中,地铁迎面遇上文物是“绕道”,还是“下潜”,仍在斟酌。但确定的是,方案只有通过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工程才有立项的可能。文物安全审核前置的程序,在全国范围内是第一次采用。

为什么要国家文物局先批准?

这条线影响地上文保单位25个,涉及明城墙、朝天宫,还有重要六朝遗址

5号线纵贯南京主城区,直接影响地上文保单位25个,其中有4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周边200米范围内的文保单位达到183个,同时经过6个地下重点埋藏区。这些文化遗产从东晋至民国,几乎完全与“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提到的各个时代重合,这也被称为南京的“千年文脉”。

从5号线的“文物清单”上看,不乏一批经常出现在宣传片中、代表南京城脸面的文物。比如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砖结构古城墙——南京城墙、江南地区现存建筑等级最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朝天宫;南京民国建筑中杰出代表——原国民政府最高法院旧址等等。

而深埋在地下、看不到的同样重要。此次涉及6个重点埋藏区,可能存在的重要遗迹有六朝时代拱卫建康城的东府城、西州城,东晋皇家陵园晋西陵,南唐、明代皇宫的御道。这些遗迹也很可能会在地铁建设中出现。

记者了解到,地下文物的埋藏深度在地下8米左右,与5号线隧道顶部距离在4至17米之间。南京市民最担心的还是地表文物的安全会受到影响。“一是在地铁施工中,大型机械工程设备一开带来的震动;二是地铁列车在轨道上长时间运行时造成震动,会不会也将造成影响?”

史上最严

文保审核程序

“能绕过文物的肯定会绕道走”

5号线的建设涉及省、市两级政府的规划、发改、文物多个部门。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向扬子晚报记者透露,5号线建设已势在必行,但怎么过文物,还在方案论证阶段。但有一点各方已经达成共识,就是对于涉及到的地上、地下文物,地铁线路能绕道的肯定绕道走,如果没有足够的建设空间,不得不迎头相遇,那么建设时要拿出相应措施,上报文物部门批准。”

该人士介绍,根据文物法和相关程序,各级文物部门将评估地铁经过文物时的影响,以及建设单位提出的化解方案。“地铁建设、运行产生的震动确实会对文物造成影响,但这个影响可通过隔离、加固的措施化解、抵消。目前规划部门已经组织过专家论证,看哪边能绕道,哪边是‘下潜’,因为事关重大,现在还没有结果。”

“先立项再文保”变成“先文保再立项”

该人士透露,地铁线路如何经过文物,并确保文物的安全,建设单位的方案要交给国家文物局审批,通过以后,国家发改委才能正式立项南京地铁5号线工程。“这种程序与以前的做法不同,把文物审批提到立项之前,在保证文物安全方面,可以说是史上最严的一次。”

他解释说,以前程序是:涉及到文物的重大工程,一般经过省发改委通过后,直接提交到国家发改委。工程立项后,才由国家文物局审核。“比如建地铁线怎么经过文物,国家文物局不参与决策,如果在已经确定的工程方案中发现问题,最多能做的就是修改,亡羊补牢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但在5号线所采用的新程序中,由国家文物局审批涉及文物的各个具体段落工程,如果不认可,就要将方案打回地方政府重新修改,直到通过为止。过了国家文物局这一关,才能交到发改委审批,进入工程正式立项的环节。“国家文物局来把关,可以排除不必要的干扰。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涉及省、市、国各级文物,以前是由对应的各级文物部门把关,现在对于5号线涉及的文物,省、市文物部门通过方案后,国家文物局还要再审核。”

对于该人士的说法,扬子晚报记者还向一位参加过5号线文物保护论证会的文物专家求证。这位专家予以确认,“确有其事,比南京此前建设地铁线,确实是前所未有的严格。而且重大工程将文物安全审核放在正式立项之前,在全国范围内是第一次采用,5号线开了先河。”

■专家评价

希望这个做法能常态化、制度化

记者把这一消息告诉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这位国内文保领域的顶尖专家也同样表示认可。他认为,严格评估建设工程对文物的影响,5号线的做法是目前最佳的方式,虽然国外已实施多年,但国内是没有过的,体现了当前城市发展的一种新常态。“这符合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理,因为未来新的建设更快、更新、更便捷,文化遗产也相应的越珍贵,所以把保护文物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前提。”

贺云翱还提出,5号线的做法应该成为现阶段一个标杆。“文物安全审核前置”更应该继续贯彻下去,作为一种制度,在每一次重大建设工程中,为文化遗产保驾护航。

■相关新闻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上周成立

10月15日,南京市正式成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委员会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莉新任名誉主任,市长缪瑞林任主任。

32位来自全国的规划、建筑、文物、历史文化方面的顶尖专家学者,成为专家委员会的成员。规划、建筑方面的专家有: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教授张杰、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童本勤、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董卫教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陈薇教授、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汪永平等。

历史文化方面的专家有: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贺云翱,南京著名文史学者薛冰,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夏维中,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陈列研究部主任杨国庆等。(张可)

来源:扬子晚报 (责编:贺丽琼、张鑫)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news/yaowen/2015-10-23/233686.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