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参与了集中供热的淮海第一城小区。 网络配图
家住淮安市淮海第一城的王女士是北方人,刚嫁过来那会儿,王女士很不习惯这里的气候,觉得屋里屋外都很阴冷,“开空调太干燥了,噪音还特大,不开吧又冷得受不了,做家务的时候穿个棉衣很不方便。”
2012年,王女士搬进这个小区,那年冬天他们全家就享受到了集中供热的好处,孩子写作业手不冷,老人不用在乡下忍受阴冷潮湿的天气,“我们搬进来以后就把老人接过来了,爸爸膝盖不太好,冬天容易疼,现在基本不犯这个毛病了。”
地处江苏南北分界线上的淮安,集中供热起步于2004年,从刚开始的仅三、四个小区,到现在中心城区28个小区、开发区20个小区,集中供热已走进千家万户。
阳光热力服务有限公司负责淮安全市绝大部分的居民集中供热,据总经理陈伟介绍,淮安目前的供热来源于城市热电厂提供的蒸汽,使用煤作为能源,供热蒸汽使用占到含工业在内的各项蒸汽使用总值的20%,目前集中供热能够辐射到大约37000户,但由于开通率不高,公司经营难以为继,每年亏损高达300多万元。
陈伟说,在供暖价格方面,按照住建部的相关规定,淮安市实行两部制热价,即分为基础热价和计量热价,也就是按照面积额定的基础费用和按照千瓦时核算的计量费用。与同样大范围使用集中供热的江苏其他地区不同,淮安的集中供暖收费是用户与热力公司直接发生关系,而不是像徐州、连云港等地一样,送热至小区后,小区自行分配和收费。如此一来,小区开通率成为供暖能否形成规模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商品房买卖阶段,不少开发商会与业主签订协议,需求供热比例达到一定百分比后,例如70%,开发商会与热力公司协商开通供热。但目前不少小区的供热需求即使没有达到协议百分比,由于业主强烈要求,开发商也会找热力公司协商开通。在淮安市开发区,虽然有20个小区装有供暖设备,但只有两三个开通了供暖。事实上,如果整体小区有供热需求但开通率不高,无形中就会抬高企业的供热成本。
“我们统计的数据显示,总的开通率大概在四成,按照住建部的两部制热价收费,虽然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但过低的开通率给企业运营带来难题”。陈伟介绍说,5.4元/平方米的基础热费加上0.23元/千瓦时的计量热费自2008年11月30日实施以来就没变动过,“算下来每个供热季每平米不到20元,在江苏乃至全国价格都算最低档,别的城市都有过调整。”
自2002年淮安市出台集中供热管理办法以来,阳光热力没有获得过任何财政补贴,全靠市场运作。据介绍,公司每年在供热运营上的亏损高达300多万元,这部分亏损大多要靠供热开发和机房初装利润来补上,目前只能勉强维持经营。公司也曾找过物价部门,希望调整价格,但困难极大。
除此之外,人手也是个问题。陈伟介绍,全公司上下一共50来号人,一线的运维工人仅20个左右。阳光热力运行维修班48岁的班长吴国怀,每天一大早就出门服务用户,协调维护检测检修,参与开通调试,中午经常忙得吃不上饭,只能下午抽几分钟功夫扒上一口铁盒里的冷饭,然后要一直忙到深夜11点。
公司经营困难最明显的体现在办公条件上,公司办公室楼是一栋不足千平的4层小楼,1984年建成后一直使用至今,墙面裂纹随处可见,除了去年被修葺一新的办事大厅,一切都显得陈旧。陈伟办公室的空调已经用了10年,白色的机身已变成了黄色,沙发、桌椅上无不呈现破损痕迹。
造成淮安供暖现状的原因究竟何在,如何解决淮安供暖企业的困境,地方政府能否给予政策支持?带着这一系列问题,记者将进一步探究。
来源:人民网-江苏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