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结构 转方式 促升级
安徽培育增长新动力
今日出版的人民日报以《安徽培育增长新动力》为头条,进入2016年以来,这是人民日报头条首次聚焦地方。
本报合肥1月9日电 (记者朱思雄、何聪、孙振)安徽淮北是出名的“煤当家”——煤电产业占工业产值80%以上,煤炭生产人员达十多万人,“一煤独大”让淮北发展难以持续,更难迈向高端。怎么办?
“做强煤老大,做小煤比例”,淮北发展煤、焦、化、电、材循环产业链,谋划转型。走进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记者领略到“绿色循环”的魅力:原煤,通过铁路专运线送到选煤厂,选出精煤运至焦化厂炼焦、联产化工产品,产生的中煤、煤泥等废弃物,通过皮带机走廊送到电厂发电。电厂排水,先供焦化厂炼焦,再供选煤厂选煤,选煤厂、电厂产生的煤矸石、粉煤灰渣,又回收利用制成水泥、烧结砖等建材……
食品加工制造等非煤产业也在做大做强。相山乳业十几年前仅有20多头奶牛,牛场设备老化,如今改制为民营安徽曦强乳业集团,美国屋顶包生产线、老酸奶生产线、超高温瞬时杀菌生产线等先进设备成龙配套,5000多头奶牛全部全自动喂养、机械化清粪,日产乳制品200余吨。如今,淮北非煤产业产值已超工业总产值的八成。
淮北的转型,正是安徽抓“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生动缩影。
“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像淮北一样,安徽多个城市面临同样的发展困境,眼下都在实践中加快“调、转、促”探索步伐。
因钢而立的马鞍山,二产比重曾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0%以上,现正围绕产业链延伸、发挥港口经济优势、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完成产业结构逐步优化;老工业城市蚌埠,过去传统工业多,对环境、土地、人力资源占有度高,如今正全力打造千亿级硅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开辟出产业转型发展的新天地……
安徽各地“调、转、促”如火如荼,行动计划已箭在弦上:确立产业结构优化等四大发展目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等十大重点工程;推进强化项目带动等五大保障措施;基本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省发改委负责人表示:“调、转、促,就是要推动全省增长动力实现新转换、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 人民日报 》( 2016年01月10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