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召开的全省信访工作会议,下发了《2016年全省信访工作要点》。梳理这些工作要点,记者发现,“创新”与“求深”是贯穿其中的主要原则。
去年我省信访形势持续向好,但信访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信访风险隐患增多,尤其是最近一段时期出现P2P网贷、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违规吸储、企业内部集资或社会公众集资等方面的案件。外部环境也日益复杂,如新媒体、自媒体迅猛发展,使得一些信访案件容易成为社会炒作的敏感话题。因此,深入研究新常态下信访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以创新的手段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有效性,必要而迫切。
推行“依法逐级走访权益保障卡”制度,是体现“创新”的一大工作要点。这项制度是我省的创新,去年在盐城与泰州试点,通过向初次走访的群众发放权益保障卡,并且全过程记录信访事项办理情况,倒逼责任单位依法按政策解决问题、群众依法逐级走访、信访干部提升能力和素质。在试点地区,初访及时就地解决率、群众满意率明显提升,越级访、重复访明显减少。
除了列入要点的内容,其他具体工作也少不了积极主动的创新。如面对信访问题已办结、但信访人拒不停诉息访的 “案结事不了”难题,可以探索建立信访工作智库,借用律师、专家、老党员等第三方力量,采取听证、调解、心理疏导、媒体曝光等多种手段,促进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有机统一,使当事人心服口服,增强信访问题化解的公信力。
在创新的同时,各项工作也应力求做深。推进“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诉求”的落地,是工作要点之一。去年,省涉法涉诉联合接访中心与省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分开设立,有效解决了诉、访“分而不离”问题。在诉访分离之后,国家信访局要求推进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在行政体系内进一步厘清信访职能边界。不久前,我省38个省级机关的“法定途径清单”出台。今年,各有关部门将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将“法定途径清单”在系统内下发、向社会公布,并完善配套措施,明确运转流程和责任主体,确保运行顺畅。
“求深”还体现在“阳光信访”系统的深度应用上。首先是全面实行网上信访模式,省、市、县、乡全应用,确保信息全录入、业务全流转、数据全生成、办理全公开。其次是扎实推进网上群众满意度评价。通过建立即时告知短信平台、开通微信公众号等,引导群众给予评价,并且加强对满意度评价的跟踪,从中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回访、督办,促使责任单位改进工作。第三是加强分析研判。信访部门要充分利用好大数据,建立信息统筹汇集和分类梳理机制,加强对社情民意新动向、新特点的分析研判,及时发现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强化风险预警,研究提出改进工作、完善政策的意见建议,为党和政府当好参谋助手,推动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徐冠英)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