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搭好舞台,老人施展才艺,“夕阳红”更有活力——
“文化养老”滋味足(多棱镜·养老新实践(四))
除了舒适便捷的养老硬件环境,老年人也需要心理慰藉和精神寄托,来消除内心孤独感。山东省潍坊市的“文化养老”开展得有声有色,吸引记者前去采访。
搭建文艺平台,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7日下午,赵凤英和她的“老伙伴”们又在排练《四渡赤水出奇兵》。那顿挫抑扬的歌声,充满精神气的嗓音,不亚于年轻人组成的合唱团。
这个老年合唱队有50多人,年纪最大的队员已经82岁。“一周排练两三次,今天算是‘加班’,因为要参加街道办的合唱比赛。”赵凤英坦言,以前她担心退休之后的生活会很单调,没想到社区组织了这么多文化娱乐活动。“感觉开启了‘第二青春’呢!”
为了让老年人老有所乐,潍坊市文化和养老相关部门搭建起老年人文化娱乐的平台。“社区给我们提供了舞蹈室、音乐室、图书室,还配备了大约200件服装、乐器和道具。”奎文区梨园街道樱园社区的老人于爱华,退休后加入了社区老年模特队,现在的她身体越来越硬朗,穿衣打扮也时髦起来。“孩子们说我越活越年轻了。”
“我们每年拿出30万元和区文化艺术中心合作,为老人们搭建同台竞技、展示才艺的舞台。”广文街道办宣传统战委员康玉华介绍说。“这是我们街道老人界的‘奥斯卡’,大家铆足了劲头为社区、为自己所在的队伍争荣誉呢!”赵凤英说。
文化辅导进社区,培养老年文艺爱好者
“文化养老,老人们不能只是观众,关键要调动老人参与文化娱乐的积极性。”潍坊市文化馆辅导培训部主任孙玲说,要建起一支带不走的、自娱自乐的老年文艺队。
2014年以来,潍坊市文化馆坚持开展老年人群众文化基础辅导工作,除了定点辅导,还常年派业务骨干到基层社区免费为老年人提供戏曲、舞蹈、音乐等方面的排练指导。
同时,文化馆还带着20多个固定基层辅导点成立的文艺团队到养老机构、乡村社区送演出。“一年下来也得有几百场,既锻炼了基层文艺队伍,也丰富了老人们的文化生活。”孙玲说。
“老年大学也让不少老人圆了年轻时的梦想。”东上虞社区居委会主任王树梅说,社区办起的老年大学课程安排很有吸引力,老人们来这儿培养书画、摄影等业余爱好,还能扩大交友范围。“这些老年大学生,比孩子读书都刻苦。”
“社区报也让老人们的文字‘功夫’有了用武之地。”潍坊晚报社区报总编辑孙瑞永介绍说,不少街道与晚报合作推出社区报,只报道老百姓身边的事情。骨干记者会定期对老年人进行业务培训,各街道都有自己的老年记者团、记者站。
农村文化养老,政策、资源还需加力
目前,城里老人的文化娱乐生活比较丰富,可是在农村,“文化养老”还比较薄弱。
“电影送到家门口,有唱戏的、有战斗的,还有讲医药知识的,俺都愿意看。”65岁的老人李亚伯说。这两天,放映员曹晓满又来到了安丘市社会福利院。他放映了公益宣传片《关爱在身边》、科教片《家庭小药箱》和长征题材故事片《勇士》。
据介绍,目前在农村的养老机构中,老人文化生活还仅仅局限于看看电视、下下棋,比较单调。“针对老年人的文化需求,应该继续加大对农村‘送文化’力度。”山东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总经理凌延荣介绍,截至今年11月11日,新农村数字院线到养老院、敬老院等福利机构放映各类电影61829场。下一步,将进一步增加到农村、到养老机构的放映场次,让农村老人的文化生活丰富一些。
“对于农村的‘文化养老’,应从‘送文化’逐步转向‘种文化’。”孙玲认为,村委会和基层文化管理部门应担起这个责任。“多听听老百姓需要啥,投资金,给场地,项目有人指导,节目出来有人看。”
《 人民日报 》( 2016年12月16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