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本网资讯 > 正文

【人民日报】河南干部作风迎大考 群众网上当考官

 

河南治理为官不为,线下线上代表打分

干部作风迎大考 群众网上当考官

 

任胜利 汪俊杰

核心阅读

  今年年中以来,河南开展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责年活动,在省市县三级集中整治“不敢为”“不会为”“不想为”等作风问题。整治效果如何,代表打分评议。今年底,省直部门、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将陆续接受线下、线上评责代表的打分定档。这场“大考”怎样进行?如何客观反映作风优劣?记者进行了采访。

  河南省人民会堂,窗外寒意正浓,会场内不少人却脸颊泛红、额头冒汗。河南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等11家单位的负责人紧盯着屏幕上不断变化的分数。来自社会各界的523名评责代表,人手一台平板电脑,认真打分测评,一场“大考”近日正在这里进行。

  第一次作为“考官”参与考核政府官员,陈娟感到重任在肩,“成为评责代表之前,我就认真了解这些单位的情况,并在朋友圈征集了大家的意见,用不同的观察视角,当好‘考官’。”

  此次“大考”,标志着河南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责年“面对面”评责工作正式启动。

  代表可点击平板电脑,进入电子问卷测评系统评责,并当场公布成绩

  在河南省人民会堂评责现场,代表可以直接点击平板电脑,进入电子问卷测评系统,对11个省直部门治理懒政怠政、为官不为工作情况进行认真填写,并提交评价。同时,还就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主体责任、治理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治理基层四风问题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10时53分,评责结果正式出炉,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工作人员现场宣布了评责结果。省政府纠风办有关负责人、评议代表、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负责人、媒体代表在评议结果上签字确认。

  不过,这并非各部门的最终成绩。据了解,省政府将于12月底进行百分制综合考核,其中,面对面评责占35%、服务对象评责占30%、网上评责占35%。最终,每个部门会根据实际得分被划为4个档次,分别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

  为保证评测的公正客观,省政府纠风办还开通举报受理渠道,一旦发现问题线索,将迅速调查处理,并严肃追责。

  “考官”来自群众,打分过程公开,还征集参评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

  据介绍,河南省政府将委托第三方机构,在18个省辖市、10个省直管县(市),49个省直行政执法部门开展一次全面系统的“大考”。对这一次“大考”而言,谁来“打分”很关键。“‘考官’分为三类:评责代表(面对面评责)、服务对象(电话调查)、随机选取的手机用户(网上评责)。”河南省政府纠风办负责人说。

  据介绍,全省选拔了1万名评责代表,他们主要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企业界代表、城乡居民代表、机关干部代表等组成。政府及其部门作风的好坏,办事群众最有发言权。“这次评责,由省政府纠风办会同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进行,采用电子问卷形式。整个评责过程现场打分、现场统计,现场公布结果。”省监察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其中,网上“考官”数量最庞大,包括参加“面对面”评责活动的代表和200万随机选取的手机用户。省政府会向“考官”发送含密码的短信,收到短信后可登录省政府网上评议平台参与评责。同时,省政府还向群众征集参评部门系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评责活动以评促改、以改促建,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现象得到遏制

  “担任领导干部之后,被‘考’过两次,问题一针见血,质询辣味十足,感觉压力很大,责任很大。”走出“考场”后,一位省直单位负责人感触颇深。

  “担当”成为考生口中的“高频词”。省教育厅负责人说,领导干部一定要转变观念,真正做到敢担当,同时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这样才能减少因决策失误或后续理解偏差造成的损失。

  河南省政府纠风办负责人表示,要根除“不敢为”“不会为”“不想为”的“懒怠庸”现象,必须建立健全“明责、述责、评责、问责”工作机制。

  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责年活动主要考核履职尽责情况、勤政廉政情况、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情况、为民服务情况。其中,勤政廉政情况重点评议参评部门是否存在工作不勤不实、推诿拖沓、效率低下等问题;是否存在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不认真对待、不及时解决,以及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

  评责活动以评促改、以改促建,这些创新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有助于推动形成依法行政、勤政廉政的良好氛围。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news/yaowen/2016-12-22/379629.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