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本网资讯 > 正文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开建 安徽创新发展增添新引擎

 人民网合肥2月28日电(常国水 刘甜甜)2月27日上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暨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动员大会召开,标志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面开建。

根据建设规划,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到2030年将迈入国际一流国家科学中心行列。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创新发展道路上,安徽又增添了一台强劲的新引擎。

在动员大会现场,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指出,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中央赋予安徽的历史使命,标志着安徽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促使创新成为安徽发展最强劲的增长引擎、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最亮丽的金字招牌。”


2月27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式揭牌

国字号“金招牌”落户合肥

今年年初,安徽人迎来了一则期盼已久的好消息——1月10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批复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这是继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后,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合肥是全国著名科教之城,拥有中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电科38所等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各类研发机构达1000多家,科技实力雄厚。

“合肥之所以能获得认可,与其在大科学装置、学科建设、新兴产业集群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基础和优势有很大关系。”安徽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合肥拥有全超导托卡马克、同步辐射、稳态强磁场三个大科学装置,形成了集群优势。


图为位于中科大内的同步辐射装置。(中科大供图)

这些大科学装置在国内乃至国际都具有重要影响力:同步辐射装置达到国际低能光源的最高水平;全超导托卡马克是国际首个、国内唯一的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稳态强磁场装置是国内唯一、指标参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强磁场实验装置。

“得天独厚的科技创新优势奠定了科学中心落户合肥的坚实基础。”合肥市科技局调研员陈伟说,科学中心的落户同时也助推了合肥科技创新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说,是让合肥的创新站在了更高的台阶上,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提供了重要支撑。”


图为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外景。(中科大供图)

向国际一流科学中心迈进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四大领域。”安徽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信息领域,建设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争创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建设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合肥中心和联合微电子中心;能源领域,建设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和分布式智慧能源创新中心;健康领域,建设离子医学中心与大基因中心;环境领域,开展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装置的预研。

新春伊始,在合肥高新区长宁大道与燕子河路交叉口,合肥市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牵手”共建的离子医学中心项目建设正酣,未来一座国际一流的离子医疗中心将在这里诞生。作为健康领域的创新平台之一,这所高端的医疗中心计划在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届时,每年将治疗2000名肿瘤患者,填补国内质子治疗领域空白。

“今年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全面建设之年。”安徽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根据建设方案,科学中心分四个层级建设:首先是核心层,建设量子信息重大创新基地,新建一批大科学装置,提升现有大科学装置性能和开放度,开展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其次是中间层,建设世界一流的创新型大学和研发机构,以及离子医学中心、联合微电子中心等一批产业创新中心。第三是外围层,引领新兴产业高端发展,促进科学中心与“三重一创”(即: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创新型产业体系)互为支撑,构建涵盖“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新兴产业”的全链条式产业创新体系。第四个层级是组织实施大型科技行动计划,借助高度开放的协同创新网络,将核心层、中间层、外围层三个圈层紧密联系起来,开展跨学科、大协作、高强度的科技创新活动。

“总体来说,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就是要依托合肥地区大科学装置集群,聚焦四大领域,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产生变革性技术,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其打造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科学研究的制高点、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安徽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科学中心建设分为“两步走”:到2020年,基本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框架体系,基本建成自由开放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制度环境;到2030年,建成国际一流水平、面向国内外开放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为安徽创新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去年8月16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升空。这颗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导研制的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将有助于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整体水平上扩大国际领先地位。

不仅是“墨子号”,近年来,安徽科技创新成果亮点频频:“一号工程”量子信息重大创新基地工作有效展开,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干线”合肥—上海段率先开通,世界最薄0.15毫米信息显示触控玻璃实现量产……


图为中科院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先导专项首席科学家潘建伟(中)在实验室工作中。(中科大供图)

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安徽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由1.32%提高到1.96%,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9.1倍、总量居全国第7位,区域创新能力连续5年居全国第9位、中部第1位。

“建设美好安徽,必须坚持发展为上,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安徽省省长李国英明确指出,要下好创新“先手棋”,加快建设创新型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

随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推进建设,安徽创新发展将奋楫扬帆,勇立潮头。

安徽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认为,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安徽践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首要任务,是下好创新“先手棋”的坚定落子,更是增强新动能、厚植新优势、打造发展主引擎的先声之举。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不断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汇聚培育全球顶尖研发机构和高水平研究团队,催生一批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副处长阮华彪在接受采访时说,科学中心将引领安徽始终走在科技创新前列。

“创新是安徽最宝贵的遗传基因。”在安徽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李锦斌一语中的,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在新一轮创新发展中勇立潮头,下好创新“先手棋”。把制度创新作为根本保障,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性发展。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news/yaowen/2017-02-28/386156.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中心  创新  科学  国家  建设  综合性  安徽  发展
量子  装置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