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本网资讯 > 正文

江苏发展大会不落幕:营造富有活力创新生态圈

  编者按 最近举行的江苏发展大会为全球江苏人联络感情、合作交流、共谋发展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如何巩固、拓展、利用好大会成果,进一步聚心聚力聚智,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本报今起推出系列访谈——“如何让江苏发展大会永不落幕”,以期在这方面启发大家的思维,推动各地的实践。敬请关注。

  在新一轮竞争中,在转型升级的阵痛期,经济大省如何爬坡过坎,加速实现动力转换,江苏发展大会开了个好头。大会聚焦人,集聚高端要素,激活潜能,链接资源,营造了江苏发展重才重智的浓烈氛围。通过这次“回家看看”,江苏儿女对江苏现状和未来更为关切。

  搞活民办科研,吸引“最强大脑”

  5月20日下午,江苏发展大会紫金科技创新讲坛上的嘉宾发言让人强烈感受到,科学技术颠覆性的成果正以指数级速度扩充人类的力量,颠覆性技术引发的国际产业分工重大调整,正在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我国提出,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江苏在经历爬坡过坎的调整期,要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优势,根本上取决于发展动力转换的速度,取决于创新新引擎的驱动力。

  “江苏需要向世界‘借脑’,需要持续培养一批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前瞻力的企业家和政府官员,舍得为未来蓄力蓄空间。”多位与会嘉宾表示。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茆胜是南京人,曾任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终身研究员、国际材料大会和国际清洁能源大会联席主席,现为深圳市国创新能源研究院院长。2013年,他和两位欧美科学家赴深创业,如今团队发展到400多人,先后孵化了6家高科技企业。

  茆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初深圳支持他创办民办非企研究机构,令他下定决心回国创业。今天的江苏正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何结合本地实际,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鼓励各类科研机构百花齐放,江苏还可以再多些探索。在资助方式上,可以考虑改革传统的撒网式小资助,转为集中力量,大规模投入启动资金,并对团队落地前几年持续扶持,这样对国际顶级团队会更有吸引力。

  让人才有更多的“获得感”

  一流的人才,才有一流的创新和产业。此番“回家”,大会嘉宾欣喜地发现,从苏南到苏北,“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而人才争夺在县域经济层面更为激烈,正如华为的招聘广告所说,“除了牛人,我们别无所求。”

  苏州科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黄双武5月21日上午参加完发展大会苏州分会场活动,下午飞美国亚特兰大,为苏州市相城区和美国一支大数据研发团队牵线搭桥。5月31日,团队主要成员从美国来到相城区,双方初步洽谈。苏州市相城区科技发展局副局长吴萃介绍,以人才引领创新已成相城转型升级第一战略,其中“以人引人”成效显著。

  从比谁的楼高,一年开工多少项目,到竞争谁拥有的牛人多,一年多少发明专利,城市发展内涵正经历深刻变化,城市发展正告别“铺摊子”“上项目”。

  国内外江苏籍或和江苏相关的各类人才总量堪称全国翘楚。发展大会创造性地以情聚人,打造吸引人才的强磁场,深深打动了嘉宾。

  “引才未必就是要引才回国,国内不少公司已具备建设海外研究机构的实力,建议考虑与国外知名大学建立合作实验室。”美国佐治亚大学首席终身教授、物联网研究中心主任宋文战在参观家乡泰州后向记者表示,希望以己所长为家乡做贡献。他介绍,光他所在的物联网中心就有十几位研究人员,以此为基点,还能集聚更多相关资源,融入国际高科技创新资源,对国内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另有受访嘉宾认为,各地人才政策动辄上百万、千万乃至过亿元,看上去“价码”高,但实则这些费用绝大部分用于买设备、建实验室,落在人才自身的很少。按国际惯例,40%的科研经费是人才费用。

  相对而言,有嘉宾告诉记者,北京的“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较为重视“人才获得感”,北京为每个中心每年投入经费5000万至1亿元,连投5年,要求经费额度原则上不低于70%要用于人才的聘用和人才资源的整合。

  “创新生态圈”比钱更重要

  不少受访嘉宾表示,真正想干出一番事业的优秀团队,不完全看重具体的资金、政策扶持,而是希望能有一个宽松、公平的发展环境,有活力的创新生态圈。通过改革消除阻碍创新的制度因素,这是对人才最大的吸引力。土壤肥沃了,不止是牛人,普通人也能激发出创新的活力,收获创新的果实,这样的创新氛围是大家共同的期待。

  南京大学教授、长江学者、江苏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说,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在“苏南乡镇工业经济”和“外向型经济”两个发展阶段,可以说非常成功,到了“投资驱动型经济转化为创新驱动型经济”阶段,虽然江苏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连续8年位于第一,但离产业创新能力称雄还有很大的差距。他分析,以前搞好开发区,给点优惠政策,一般的制造业在很多地方都能搞起来。但是,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人力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资本密集,对制度敏感,对制度依赖强,没有制度创新的突破和新制度的供给,就无法顺利跨越转型升级的坎。

  美国杨百瀚大学法学博士、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出庭律师张军认为,江苏人均GDP突破1.4万美元,已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江苏要率先在法治环境建设上做表率,如打击地方保护,遇上侵权,一追到底,创新创业者最期待这样的红利。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向记者表示,在知识产权保护、个人所得税、进口设备关税等方面,政府还有改进空间。(颜 芳)

来源:新华日报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news/yaowen/2017-06-05/395371.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