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辽商回归桑梓助振兴
5月25日,沈阳,辽宁全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拿到了营业执照。
6月8日,营口仙人岛,总投资530亿元的中海石化(营口)700万吨/年DCC项目开工。
7月31日,按照国家顶级医院标准建设的营口人民医院正式开诊。
这些消息看似关联度不高,可是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项目的投资方都是身在外地的辽商。
辽宁全泉公司的董事长由培林,15年前在家乡抚顺开始打拼,此后转战北京、上海等地。如今,他掌舵的上海全泉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业内取得了不凡的业绩。
中海石化(营口)项目的投资方中元融通投资有限公司,其董事长张玉富早年曾在东北大学任教,上世纪90年代投身资本市场。去年,中元融通入辽,一举并购重组27家公司。
选择以营口为起点投资医疗板块,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开始布局大健康产业。当年,方大集团从抚顺、沈阳起家,后将事业向全国拓展。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辽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振兴发展之时,一批批搏击商海、事业有成的辽沈儿女,纷纷选择回乡投资兴业、反哺家乡,成为加快推进辽宁振兴发展的生力军。
归来,在乡情的呼唤下回辽投资兴业,播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
回故乡去,那个名叫辽宁的地方。多年来,有个声音一直在心头回响。
大学毕业后离开家乡,从小在新民市长大的苏兴旺一直在浙江义乌闯荡,十多年来,生意做得越来越大。他一直在思考:在外地做得风生水起,能回家乡做点什么?
“我有经验、有人脉、有渠道,希望都能带回生我养我的地方。”这几年,多次往返于浙江义乌、海城西柳、丹东东港之间,苏兴旺终于找到了确切的答案。
在与记者交流时,身为金华市辽宁商会会长、义乌市库存品行业协会执行会长的苏兴旺乡音未改,快人快语,“义乌之外,我现在的投资经营重点是东港的义乌小商品城丹东分市场,签约的店铺面积3200平方米”。
踏浪商海,在外地施展拳脚,辽宁不乏行业翘楚。省工商联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全国的20多个省(区、市)和10个重点城市都成立了辽宁商会。在全国各地经商办企业或从事经济活动的抚顺籍企业家,大约就有11万名。
无论走多远,乡情永远是牵动风筝的那根细线,家乡始终是永远的牵挂和抹不去的回忆。
下定决心回辽再开创一片新天地的苏兴旺感言,现在回乡发展,一方面是自己骨子里有恋乡情结;另一方面,对家乡的投资环境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好。
看好家乡发展前景的岂止苏兴旺,沈阳华府青创空间、方圆青创加速器的董事长姜云鹭同样选择了回乡创业。
2014年,姜云鹭放弃了北京令人羡慕的工作和可观的收入回到沈阳,开始搭建创业空间,“为有项目、有想法、有创意的年轻人提供全方位服务”。
如今,当初的梦想已经成为现实。到去年年底,姜云鹭与合作伙伴创业3年,孵化71个创业项目,服务316个创业团队,带动5000多人就业。
“当初决定回沈阳,是因为我们发现东北地区很少有成规模的互联网公司和电商平台,尤其是在创业孵化这方面发展空间更大。”姜云鹭解释。
4年来,姜云鹭在沈阳开辟了两个创业空间。今年9月,筹备已久的法库农村电商创新服务产业园即将对外开放。
欣然回到家乡投资兴业,张玉富的选择基于如下判断:“新时代的重要机遇已到辽宁”,当下辽宁上下天时地利人和高度契合。于是,中元融通投资股份公司加快了投资辽宁的步伐。
中海石化(营口)项目不仅投资规模惊人,产业前景更令人憧憬。DCC催化裂解工艺被誉为石化产业的“绿色芯片”,中国在该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这一体量和技术上“高位开局”的项目达产后,世界级石化树脂生产基地将在辽宁形成。
归雁声声报故土,越来越多的外地辽商将发展版图锁定在辽宁。今年4月,营口市召开营商联合会成立大会,营口籍辽商共集体签约25个项目,总投资125亿元。
创业不忘桑梓情,越来越多的外地辽商回乡考察洽谈项目。在抚顺创办云统创申智能生产服务中心项目、空气呼吸器生产基地,投资8亿元改扩建金融大厦综合体……上海市抚顺商会的会员们跃跃欲试。
返乡,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更有先进的理念与一流的人才
辽商回归,正结伴而来。
辽宁全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18个企业股东组成。公司董事长由培林说,这些企业都是辽宁人在上海创办的,大家一直关注家乡的建设与发展,这次拧成一股绳回乡“掘金”,意在“发挥全国基金业协会优势,将国内基金公司向辽宁汇聚,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问题”,“创建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示范区,定期召开科技成果推介会,让国内最新科研成果在辽宁大地生根开花”。
最初将目光投向故乡“第二次创业”时,苏兴旺和金华市辽宁商会的同行者关注的地域是海城西柳。
2016年7月,义乌东北籍客商返乡创业会暨辽宁西柳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签约入驻仪式正式举行。当天,签约入驻西柳的东北籍浙商达260余人,租赁摊位300余套。
苏兴旺说,这些经营者绝大多数是从辽宁走出去的,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将西柳市场打造成第二个义乌,将义乌的服务和经营理念“移植”到西柳。
如今,苏兴旺和几十名来自义乌的辽宁籍客商一道,又拉开了在义乌小商品城丹东分市场大干一场的架势。他直言:“在经营好自己店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利用丹东、义乌两地优势资源,坚持内贸与外贸并举、线上与线下融合、市场与金融互促、商贸与工业联动,构建完善的市场生态圈,打造东北地区首座‘义乌小商品边贸分仓’。”
回到辽宁为家乡的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姜云鹭与几个辽宁的合作者被称为“创业者的领跑人”。在她看来,创业不是简单地做生意,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是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能够打造产业的生态链。
当年离开家乡沈阳赴英国留学,归国后在北京工作、成立公司,在短短几年内见证了多家公司通过投融资上市的过程。她认为,在沈阳,她给创业者带来的是广泛的人脉资源、创新的品牌营销理念以及最迫切需求的人才。
“不仅要带来资金,更重要的是吸引高科技项目到辽宁来。”在由培林看来,辽宁全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落户沈阳为振兴发展培育“金融+科技”新动能,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利用上海商会的特殊优势,引进上海成功经验,为辽宁全面振兴积聚新能量”。
辽商回归,真情回报家乡,真抓实干创业,有利于推动辽宁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省工商联一位人士认为,辽商不仅积累了可观的资金,更可贵的是他们有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成熟的经验;辽商回归,对辽宁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增长点,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呼唤,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服务,情牵回归辽商的心
一个个回归者的背后,凝结着在外辽商的乡情;一个个投资项目的入驻,都是各级党委、政府用情、用心培育的结果。
“引领辽商回归,助力辽宁振兴”,正成为辽宁省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
在今年年初的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辽宁省工商联所作的“引领辽商回归,助力辽宁振兴”主题发言,引起省主要领导、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之后,辽宁省明确提出实施“辽商回归”工程,准备组建辽商总会,搭建实施“辽商回归”工程的民间组织载体。
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服务,创造最优的营商环境,让回归的辽商留下来、安下心,全省上下积极行动。
沈阳市工商联组成多个工作组先后赴国内十多个城市走访,与当地辽宁(沈阳)商会企业家交流座谈,详细介绍沈阳经济发展形势和营商环境建设情况,积极引导老乡回家乡投资创业。目前,积极协调市直有关部门,以及各区县(市)工商联,收集储备沈阳招商项目158个。
营口市成立营商联合会,提出“凝聚天下营商,共谋合作发展,致力家乡振兴,实现互利共赢”,整合多方资源搭建政策推送、人才引进、科技交流等服务平台,凝聚营商、服务营商、引领营商、成就营商。
辽商回归,投资家乡这片兴业沃土,看重的是日益改善的营商环境。对此,由培林深有体会:“辽宁全泉公司在沈阳办企业注册,从提交材料到办结仅用了18个小时。”
“5月24日,设立材料都没有准备好,股东信息需要核对……重点是十几家股东企业的公章不能在外滞留太久,只能在5月25日上午完成公司登记注册。”当时的情形,由培林记得一清二楚,沈阳市政务服务中心注册窗口的工作人员考虑到实际情况,选派最优秀的注册官为企业全程服务,及时协调其他相关部门,在最短时间内让企业拿到了营业执照。
“亲身感受到了辽宁营商环境的明显好转,我会发动更多在上海的辽宁籍企业家回家乡投资兴业。”由培林说。
同样对辽宁日益改善的营商环境感同身受的张玉富断言:“投资辽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回乡创业,抢先回归的辽商,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报效桑梓,只是刚刚开始。越来越多的辽商,正走在投资辽宁这片沃土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