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平本报通讯员刘景澎
“北方鞋都”河北三台的数千家制鞋及鞋材配套企业,如今正把关注的焦点聚集到有“中原鞋都”之称的河南睢县。
自2017年4月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公布以来,聚集在河北省安新县三台镇的数千家制鞋及鞋材配套企业的经营者,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产业转移。
产业往哪转?“人往高处走!我们想找一个最好的地方。”先后辗转多地考察后,今年7月底来到睢县考察的傲步鞋业总经理张建忠坦言。
首家到睢县建厂的三台制鞋企业豪登鞋业董事长、睢县三台制鞋业商会会长王涛说:“发展制鞋产业,选择的地方必须要有基础,有产业链做支撑,不然成本会升高,竞争能力就会下降。2017年我到睢县考察时,这里的制鞋年产能就达到了1亿双,产业规模、配套条件都已经成熟。”2017年11月,王涛把三台的企业整体搬迁到睢县,同时添置现代化设备,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完成了对企业的改造升级。
中外合资企业鸿源鞋业总经理汤秀霞有过一次产业转移的经历。6年前她把浙江的厂子迁到了制鞋及配套企业更集中的三台。“制鞋牵涉的配套产品比较多,所以我比较关注配套能力。现在在睢县本地就能完成配套,原材料供应每天都有直达车。”汤秀霞说,她正在睢县建设厂房,因为韩国订单比较多,睢县产业集聚区又帮她租赁一处厂房投入生产。
“这段时间每天都有三台的制鞋企业老板们来考察,多的时候一天都要接待七八拨。”10月10日,格林商贸总经理李超告诉记者,企业老板们既听政府怎么说,更重要的是通过看我们这些先期来睢县的企业生存状况,综合考量这里的环境到底怎么样。
李超的父亲1983年就在三台办起了鞋厂,企业先后经过多次转型。李超对三台制鞋产业转移有着自己的看法:“选择到睢县发展,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三大优势。雄安新区不适宜轻工企业发展的现状和睢县长远的制鞋产业发展规划、良好的发展趋势,形成了我们进行产业转移的‘天时’;睢县有每年上亿双制鞋产能和完善的配套产业链,以及地处中原的交通区位优势,形成了‘地利’;睢县县委县政府领导一对一服务企业,‘1+X’和‘2个不接触’这些全程‘保姆式’服务的做法,加上目前在三台有大约10万制鞋产业工人都是睢县周边的群众,让这些工人‘回家上班’正是他们所盼望的结果,这就形成了‘人和’。”
截至目前,45家三台制鞋企业已成功转移至睢县,已投产26家,睢县制鞋年产能增加2000万双。
“在三台排名前10位的企业已有5家落地睢县,现在每天都有三台客商来考察。我们制鞋产业园一期、二期共38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已经被三台来的企业抢购一空。三期20万平方米正在建设,交订金入驻的企业已经排到了30多家。目前,县委县政府正在积极整合资源,确保三台制鞋企业能够实现有序转移。”睢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肖浩荡说。③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