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上午,扬子晚报官方微信推出国家公祭日特别策划《不忘!不负!》,经过一天时间发酵,阅读就已破了10万,点赞数高达2千+。网友纷纷留言:“不敢忘!不能忘!”“正能量”……这篇原创微信推送后不久,还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等媒体公众号看中,纷纷联系授权转发。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王梦航 王钰 刘璞 小封面制作 赵岑
两度走进纪念馆,从感到“悲怆”到想到“奋发”
临近第5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扬子官微团队一致决定:再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实地探访。一次不够,就去两次。在压抑到让人难受的氛围中,又像亲历了一回81年前那场惨绝人寰的屠杀。但今年的纪念馆还是和往年有了一些不一样:比如,幸存者墙上的灯又暗了20盏——2018年又有2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永远离开了我们,令人痛心!又比如,今年新添了一个全家福影展——这些全家福,看似寻常,但如果你知道照片里这些被儿孙依偎环绕着的老人是历经劫难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呢,会不会感觉到温暖又坚强!
纪念馆方介绍,尽管时光不可扭转,证人都在老去,但老人们“争分夺秒”做了件有意义的事,3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应邀拍下了他们的全家福,于是便有了这个以“重生·繁衍”为主题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家族影像展。扬子官微团队正是从这些坚韧不屈、涅槃重生的幸存者们的身上,切切实实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力量,并衍生出今年公祭日官微特别策划的主题——不忘!不负!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优质内容引发共情:不忘,还有“不辜负”
去年国家公祭日期间,曾有篇题为“南京大屠杀和我有什么关系?”的文章刷爆朋友圈。还记得那个获赞最高的答案吗——“要说和我有什么关系?关系就是,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一代,现在站的这块土地上,曾发生过一场大屠杀。”
所以,不能忘、不可忘、不敢忘。除了“不忘”今年这组全家福照片,还让我们读出了“不辜负”。
“慈眉善目的老人们,用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告诉我们:中华民族不管经历怎样的劫难,都能坚强地站立起来、重生、繁衍。”
重生、繁衍。翻开今年的留言簿,新添的留言基本都是围绕“珍惜活着的每一天”、“望祖国越来越好”。
自立、自强。这条微信的10万+阅读者们也体会到了这一点。诸如“此生无悔入华夏”、“只愿吾辈图奋强”的评论回复,真看得人心情激荡。
扬子官微后台一位粉丝留言:“我喜欢这条微信,不在于它用了多少张动图,不在于它特别的小封面传播形式,触动我内心的是内容。铭记,不只是民族的悲怆,还有落后挨打的训诫;纪念,从不为宣扬复仇的怨念,只为许下奋发的心愿:吾辈当自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