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本网资讯 > 正文

创新跑出加速度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初露锋芒

 编者按: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近年来,合肥市坚决贯彻中央、省委重大改革部署,强化责任担当,积极探索创新,狠抓攻坚克难,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为合肥市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40年迎着改革开放大潮激流勇进,40年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瞄准世界前沿做强基础研究,“无中生有”诞生了一大批创新引领的科技产业。如今的合肥,一批国家实验室及大科学装置全面启动,一批重大前沿及产业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去年1月,继上海之后,合肥获批成为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已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

  聚变堆园区建设启动奠基仪式

  推动协同创新平台与产业转化平台建设

  一年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捷报频传,硕果累累。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聚变堆园区工程正式开工,国际聚变能联合中心成立;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分发;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成功实现电子温度超过1亿度,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成为世界第二台40T级混合磁体,并有潜力达到45T;同步辐射装置实现满能量注入,已达到国际上低能光源的最高水平。

  这一系列科研成果,都标志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大装置已成为支撑基础科学前沿研究和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的公共平台,在国家安全、能源、工程材料、物质生命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标志着合肥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攀升。

  高新区在扎实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建设中,建立科学中心重点项目领导包联和调度机制,以引进知名高校院所建设创新平台和知名企业建设研发平台为重点,实行“双轮驱动”,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集成电路、大健康、新能源等领域,重点引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与高新区发展契合度高、产业发展前景好的创新平台项目,加强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探索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新兴产业”全链条式创新体系,形成尖端科技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

  目前,已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设立重大平台项目10余个,在谈和谋划项目20余个。中科大先研院已建设各类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70余个,孵化企业226家,培养研究生3000多名;中科院创新院建设了精准医疗、石墨烯等11个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孵化企业53家。

  中科大先研院(王岩摄)

  合肥全力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一年来,合肥市扎实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将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不断深化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的合作,奋力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围绕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以承载国家重大任务、产出国际一流成果为目标,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基础创新平台。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于2017年10月启动建设,1号科研楼主体工程完成招标并全面开始基础施工,围绕量子创新院建设,高新区同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依托中科大潘建伟、郭光灿、杜江峰三位院士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测量等领域研究成果,在高新区成立科大国盾、本源量子和量子精密仪器等成果转化公司。

  9月1日,中科大高新园区奠基仪式在高新区举行,中科大高新园区正式开工建设;合肥高新区今年3月发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将依托中科大高新园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速发展,打造以中科大智能与信息学部为核心,重点实验室、联合实验室为支点的科教创新平台,以中科大高新园区为核心,规划5000亩中国(合肥)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科研教育、智能语音、芯片和创新孵化、智能视觉及语音产业等七大功能区,实现科大高新园区科研成果的就近转化。合肥离子医学中心项目于2017年5月全面开工建设;天地一体化网络合肥中心、合肥先进光源预研、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等一批重大平台项目稳步推进。

  一年来,合肥高新区以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总目标,高标准、高强度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建设,进一步发挥各类创新平台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动力引擎作用,加速创新平台集聚,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推动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培育壮大新动能,向着“三步走”策略奋勇前行。到2020年,建成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到2025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到2035年,综合实力进入全球高科技园区前列,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力量之一。

  中国科大高新园区总体鸟瞰

  合肥创新跑出“加速度”瞄准世界级

  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对标的是“国家级”,瞄准的是“世界级”。

  2017年9月7日,安徽省委、省政府、中科院联合印发《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施方案(2017-2020年)》,明确了科学中心建设的“2+8+N+3”的时间表、路线图。“2”就是指争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积极争取新能源国家实验室。“8”就是指新建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合肥先进光源(HALS)及先进光源集群等5个大科学装置,提升拓展现有的全超导托卡马克等3个大科学装置性能。“N”就是依托大科学装置集群,建设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离子医学中心等一批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和产业创新转化平台,推动大科学装置集群和前沿研究的深度融合,提升我国在该细分领域的源头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3”是指建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3个“双一流”大学和学科。方案的印发实施使得科学中心建设任务更加清晰,内容更加丰富。

  2017年,合肥市出台了专门人才政策“20条”以及《关于进一步支持人才来肥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等,未来七年,合肥将拿出超百亿元资金,倾情打造“养人”之城。

  接下来,随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框架体系的不断完善,形成围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的国际化前沿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机构群,产生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成果及产业创新成果,在量子信息、核聚变能等方向保持国际领先地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断增强,在若干领域实现从并跑到领跑的跨越,成为国家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 ·合肥在线记者王晓峰·

【专题】安徽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创新成果展

原标题:创新跑出加速度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初露锋芒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news/yaowen/2018-12-20/431585.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建设  创新  科学  中心  国家  平台  产业  园区
综合性  量子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