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流浪地球》票房已经超过30亿元,成功不是偶然,高票房的背后是山东在影视园区、精品生产、市场拓展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一个充满创作活力、高效协同合作的影视文化产业圈正在形成。
从2017年开机拍摄,《流浪地球》使用了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8座摄影棚,置景车间加工制作了1万多件道具,置景延展面积近10万平方米,相当于14个标准足球场,包括运载车、地下城、空间站等都是实景搭建。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告诉记者:“因为青岛这边东方影都应该是全球最大的摄影基地,所以他们提供的硬件,包括摄影棚是能够帮助我们完成这部影片。因为我们影片需要的影棚数量比较大,包括现在硬件跟软件的完善程度也都很高,所以这是我们首选的一个地方,达到我们的预期。”
位于青岛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的东方影都,40座整齐排列的摄影棚,像是一座巨大的现代化工厂,与热闹和人气兼备的影视拍摄地不同,这里显得非常安静。
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影视招商部经理尹平悦说:“其实我们所有的摄影棚大门紧闭,恰恰能反映出来我们园区现在是一个满负荷的运营状态。现在,有四部大片在筹备和制作过程当中,其中就有中国电影史上投资规模非常大的一部体量作品,叫做封神三部曲。”
对剧组的吸引力,来自于东方影都的清晰定位:电影工业化生产、全产业链配套。目前,国内大多数影视基地以“外景地+影视旅游”模式为主,在东方影都项目之前,有着百年电影发展历史的青岛,也一直是依靠天然的地理优势吸引剧组,不过,每年最多只有30多部散景拍摄。
青岛灵山湾影视局(筹)副局长赵芳告诉记者:“这个体量跟国内的其他影视基地,包括横店、象山影视城,是没有可比性的。它没有形成一个基地化的堆集,也就形不成产业链的一个延伸。在青岛东方影都建成之后,它更是一个产城联动的整体项目,是以产业带动整个一片城市的开发。”
一流的影视硬件设施、一体化的影视服务体系和与国际接轨的优惠影视政策,是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不断吸引国内外大片前来拍摄的优势所在。此外,藏马山影视外景地、创智产业园等配套项目,正形成聚集效应,将青岛与电影凝聚得更为紧密。
《流浪地球》执行制片人王鸿说:“对我们来讲,就是拿着钱进来,做完以后,可以拿着成品出去了。这就是(电影)工业化的产业。我觉得很快,都不会很长时间,马上就发展起来。”
与此同时,青岛实行“一站式”服务保障,成立首批影视专家智库,建立影视外景地和服务企业资源库。建立50亿元的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吸引入驻影视企业突破200家。
青岛灵山湾影视局(筹)副局长赵芳说:“制定了影视剧剧组的一个制作成本补贴政策,给到剧组最高可以达到40%的这样一个补贴额度。另外,我们面向企业是制定了一个专项补贴,每年根据企业的上一年度对地方财政贡献度,给予最高不超过营业额10%的专项补贴。”
不久前,山东印发《山东省影视产业发展规划》,从影视园区、精品生产、人才队伍等方面,对今后五年作出系统的规划布局。未来3年,山东力争将青岛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影视创作、生产、展映、交流中心,将济南、青岛打造成为全国影视文化消费先行体验区。
闪电新闻记者 刘冰冰 青岛台崔颖 石沛 耿德业
>>>延伸阅读:
独家专访《流浪地球》导演郭帆:隔空“对话”父亲 回到青岛特别安心
55秒丨拍摄150多天!《流浪地球》导演郭帆自曝“不踏实”的一次经历……
45秒丨济宁籍80后导演郭帆解密为何选择青岛拍摄《流浪地球》
《流浪星球》带火青岛东方影都 执行制片人透露为何大片都愿来这拍
青岛灵山湾影视局(筹)副局长赵芳:东方影都推动中国电影实现电影工业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