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图 徐报融媒记者 魏欣 见习记者 刘淑婷 十月,漫步在丰县大沙河镇西陈古村街头,村民的房屋早已被翻建一新,青砖黛瓦、砖雕彩绘……一座苏北民宿旅游村呈现在你面前。 很难相信,这般优美雅静的西陈古村三四年前还是一个道路不通、尘土漫天、污水横流的贫困村。 ■美丽乡村从改变生态环境开始 西陈古村(原名西陈庄)位于黄河故道、大沙河环绕的湖心岛上,四面环水、风光秀丽,是丰县大沙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核心,也是黄河故道进入江苏境内的第一个村庄。西陈庄面积2110亩,现有人口971人,住户266户,过去村民经济来源单一,主要以果品销售和外出务工为主,人均年收入约1.46万元。 “之前村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生活污水胡乱倾倒,雨污水不分流,不仅村里环境恶劣,周边的河水也常常被污染。”据大沙河镇副镇长张立波介绍,“自2019年以来,镇政府在村里建成小型污水处理厂,整个西陈庄铺设地下污水管网近4000米,通过管网将村民生活污水收集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至截渗沟,截渗沟的水经过水生植物自然净化后用于村庄的绿化灌溉、日常洒扫降尘等。”同时,西陈古村大力发展农村绿化,围绕村民的房前屋后以及主要道路、沟渠,进行乡土树种的栽植,将村上坑塘进行美化、绿化,在改变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日后的美丽经济打下基础。政府还鼓励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在自家院中发展小菜园,种植阳光玫瑰、金针黄花菜等经济作物,提高家庭收入。 张立波说:“好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经过整治和完善,现在污水问题解决了,坑塘水质变好了,村上绿化量增高且达标率非常高,村庄干净整洁,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居民收入也提高了。” ■美丽生态带来美丽经济 对于西陈古村的改变,今年54岁的村民刘金洞颇有体会。他说,四五年前村庄道路条件差,一下雨,积水半个月都干不了,很少有人到村子里来,加上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村里人烟稀少。自从建设大沙河湿地公园后,旅游的人多了,人流量明显增多了。刘金洞说:“道路修平整了,街道变宽了,村子干净了,连蚊子都少了。” 作为土地流转的受益者,旅游业发展之前刘金洞家的7亩地全部用来种植梨树,每年收入也就是1万多元。“现在我的7亩梨园全部交给了村里,光土地流转每年就有1万余元的收入。生活水平提高后,我又开了家便利店,算下来一年收入也有3万多元,再加上儿子外出打工,现在我们一家三口年收入能将近10万元。这是过去想也不敢想的。” 去年年底,刘金洞响应镇政府号召,将自己居住的几间屋改建成了三层旅游民宿,镇政府还制定政策,采取以奖代补形式,鼓励村民发展乡村旅游业。“现在我的三层6套民宿标准间,年底就能开业迎客啦。”刘金洞向记者说。 “乡土文化街区承载特色田园文化,我们打造了西陈古村文化街区,发展农家乐、民宿、特色餐饮,建设民俗文化体验馆,丰富吃住游产品供给,提供高质量乡野生活体验;改造果窖,开展农事体验。有了这些项目,村民的收入自然就提高了。除此之外,村民在空闲时间还可以参与到湿地公园的保洁、保卫、管理等。”张立波说。 之前,西陈古村乃至整个大沙河镇的普遍现象是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中老年人在家种植果树。随着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在很多外出务工人员选择返乡创业,村民陈中原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以售卖当地的苹果、梨子为主。据最近一次数据显示,他所运营的电商品牌在天猫同类目里排名第十,天猫旗舰店同类目排名前三十中有他两个店铺,整个品牌一年销售额在1亿元左右。 ■打造生态旅游一条龙 随着近几年大沙河国家湿地公园人文湿地、自然湿地的建成,大沙河镇政府计划将西陈古村错位发展,弥补空缺,将大沙河生态湿地公园与这座“新”古村打造成生态旅游一条龙产业。 张立波表示,对于西陈古村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和资助,政府按照每户4万元的标准给以补助,主要用于雨污水管网埋设、道路铺设、院落改建等,打造风格统一、古色古香的特色田园乡村。除此之外,政府注重吸引社会资本为村庄公共服务、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企业通过平台搭建,筹集社会资本,增设路灯、道路景观节点工程,号召百姓利用自身现有的资源发展各行各业,力求形成乡村旅游业、服务业、餐饮业、手工业等多位一体、全方面发展的新型农村样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