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五年,我们这样走过!--写在徐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开幕之际

 

国家5A级景区云龙湖。
奥体中心。
城区立体交通,四通八达。

 

◎文/徐州日报记者 魏宁

图/徐州日报记者 孙井贤

金秋时节,徐州。

此时此刻,三环北路高架快速路正进入最后的扫尾工程,即将建成通车,徐州城市快速路网正加速成型;

此时此刻,骆马湖水奔腾几十公里后,进入千家万户……

此时此刻,距离2011年9月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已经过去了五年。

五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一瞬。但这五年,对于每一个徐州人来说都是非常难忘和值得铭记的:举办第十八届省运会,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徐州高新区晋级国家高新区、云龙湖风景区被评为5A级景区……五年,我们一起走过,信心、奋进、荣誉,伴随徐州,一路前行。

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感受到了更多的喜悦,迎来了更大的成功。五年来,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老工业基地振兴成效显著、城乡面貌变化巨大、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民主法治稳步推进、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这五年,在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征程中,徐州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新定位新机遇

当好苏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排头兵,打造苏北振兴的强引擎,建设沿东陇海线经济带的增长极。

“排头兵”“强引擎”“增长极”——在江苏“两个率先”的伟大时代进程中,省委赋予了徐州新的使命。

“开好局,紧在前”“新理念,新征程”——在“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徐州迈出了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新步伐。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让地处苏北、连贯东西的徐州,拥有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专家表示,徐州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能够发挥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增强区域竞争力,把徐州打造成为欧亚大陆桥上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促进徐州深度参与国际合作。

今年新春伊始,徐工集团从非洲市场传来捷报——签下7000万元人民币的订单,一口气卖出路面机械、混凝土机械等设备174台。至此,徐工的“国际化”战略在非洲实现了重大突破,已在非洲拥有两个分公司、8个办事处以及20个服务备件中心。

不只在非洲。今年以来,徐工在国际市场上遍地开花:10台大型挖掘机出口卡塔尔,3台中大吨位起重机发往东南亚,两台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销往中亚和南亚地区……徐工“国际化”步伐的加快,是徐州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的精彩缩影。

作为苏北内陆城市,机遇,对于徐州来说十分难得、弥足珍贵。目前,全市各地各部门及企业纷纷行动起来,积极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的步伐已然加快。

作为江苏省唯一一座资源型城市,徐州曾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建成了以煤炭、钢铁、水泥和化工为主导的重工业体系。然而,和所有资源型城市一样,徐州面临资源枯竭、经济转型的艰巨任务。

徐州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在全省和区域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2008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重大决策,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推动振兴发展的专门措施。几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取得明显成效和阶段性成果。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徐州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显现。全面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是省委省政府从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我省产业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新经济增长极的重大任务。

从振兴到全面振兴,这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徐州更具发展底气的体现。数据为证:五年来,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连跨三个千亿元台阶、突破5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跨三个百亿元台阶、突破500亿元,跃居全省第五位。

新发展新实践

这五年,徐州大力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城建项目和实事工程以及事关全局的大事,走出了一条老工业基地振兴之路。

五年来,全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第三产业占比达46.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6.2%,五年分别提高6.3和15.4个百分点,8个产业规模超千亿元。

五年来,黄河故道综合开发走在前列,粮食总产值实现“十二连丰”,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和占比均居全省第一。采煤塌陷地和工矿废弃地治理变废为宝,实施5806万平方米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

五年的探索实践,再次证明: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中央精神、省委部署与徐州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把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科学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必须坚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充分激发出来;必须坚持民生共建共享,把造福百姓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这五年,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徐州转型面临新的考题。

如何实现新发展新跨越?如何在新实践中取得新成就?争当苏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排头兵、苏北振兴的强引擎和沿东陇海线经济带的增长极,是徐州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谋划推进徐州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立足点。

年初以来,徐州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喊响“开好局、紧在前”的口号,迅速部署“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建设,以实际行动和成效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

“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建设计划的出台,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调研、广泛论证后,立足徐州实际和优势等因素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牵引推动徐州未来一段时间全面发展的“牛鼻子”。

新城市新面貌

8月29日上午,徐州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标志着徐州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进入“三线共建、三线会战”新阶段。

5月25日至26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徐州召开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建设工作座谈会指出,要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基础设施对接,以互联互通为目标,加大港口、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交通通道的建设力度,突出抓好陆桥运输通道、沿海运输通道建设,形成海陆空一体、低成本大容量、现代高效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

大交通带动了大发展。

随着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区域影响逐渐增强,集聚力、辐射力、带动力源源释放,徐州蹚出了以交通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子。我市提出,对外,进一步强化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的交通连接,大力发展具有徐州特色的多式联运;对内,兴建轨道交通和高架交通新格局,畅通老城区支路网络,抓好道路建设和公交线路规划,推动城市板块连接畅通、组团发展。

大环境美丽了大徐州。

今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公布了2015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徐州等7座城市被名为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徐州排名首位。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国家园林城市的升级版,其评估更侧重于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生态系统的构建、生态和服务功能的发挥、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

美丽徐州位居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第一位,脱胎换骨的变化背后,凝聚着徐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修复所付出的艰辛与汗水。

喜报频传。8月3日,国家旅游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徐州市云龙湖景区晋升为国家5A级景区。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徐州大手笔描绘创建生态园林城市蓝图,在闹市区开辟一片片绿地,从星星点点的“见缝插绿”“破墙透绿”到规模宏大的大片“泼绿”,形成了山水相依的园林城市风貌。

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曾经的煤城徐州,实现了华丽转身,造就了“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美丽盛景。

监测显示,随着生态格局的变化,徐州的气候条件也改变了:年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接近长江流域城市的平均水平,呈现出北方城市少有的临水生态。气象专家形容,这等于把徐州城向南迁址800里。

五年来,在徐州,相继有彭祖园、百果园、云龙湖珠山景观绿化工程等20多个项目分别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绿化工程金奖”“江苏省高品质城市空间”和“江苏省优秀园林绿化工程奖”;双拥广场的“双拥”雕塑获得“全国城市雕塑优秀奖”。

新希望新辉煌

未来五年,我们正处在徐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转型的攻坚阶段。徐州的发展仍处在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更多、挑战更多、目标更高、任务更重。

尽管我们面临的宏观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但是,从总体看,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重大战略机遇在我市交汇叠加,拓展了后发赶超的广阔空间。这就告诉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咬定全面建成小康战略目标不动摇,抓牢全面振兴转型战略任务不松劲,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开拓徐州发展新境界。

这是一条指引未来的光明之路。只要我们在这条总体思路的指导下,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团结干事、激情干事、踏实干事,以加快发展为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重、以改善民生为先,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谋发展上,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抓落实上,坚定信心不动摇,推动发展不停步,造福人民不懈怠,就一定会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五年,在徐州发展史上,我们抒写了厚重而辉煌的历史篇章。

下一个五年,我们更加期待!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16-09-27/371699.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