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日报记者 曲美慧 两年前,农村电商红火兴起,铜山区马坡镇凭借本地玻璃制品优势一跃“成名”。但迅速膨胀的电商经济很快给当地发展带来了诸多麻烦:同质化竞争激烈,国内市场高度饱和,玻璃制品品质较低,企业高端人才不足…… 有人断言:无序发展的农村电商“命不久矣”。 然而两年后的今天,这个断言成为笑谈。马坡镇电商经济打破“瓶颈”,转型提质,不仅几乎垄断了国内市场,更让小小的玻璃瓶走向世界,靠着这些几元钱一个的小瓶子,创造出了日均销售总量逾千万的惊人成绩。 “两万多人做电商,都盯着国内市场抢,岂不都挨饿?” 马坡镇的农村电商有多“火”? 看看这组数据——去年1-10月份就新注册贸易公司710家;目前全镇已注册淘宝、天猫等电子网店达2万余家;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约2.3万人;全镇网店日均交易总量达1000万元以上;每家网店年收入几万至几十万元不等…… 这其中,跨境电商占了极大比重。 “两万多人做电商,都盯着国内市场抢,岂不都挨饿?”镇党委书记朱友强想到了一条新路子:引导部分电商进军国际市场。 九段村陈圆圆,大学毕业后在浙江一家外贸公司工作,看到家乡的电商发展前景辞去工作加入到返乡创业的大军,在参加了电商创业培训后于2015年3月注册了徐州碧朗玻璃制品有限公司。面对日渐饱和的国内市场,镇里引导她利用自身优势,错位竞争,注重国际市场的开拓和发展,先后开通了英语、日语等出口网站,产品瞄准欧美和东南亚发达国家,每月销售额从5万元陡增到现在的15万元,从销售玻璃瓶发展到了根据国外客户的需求进行私人订制。 据阿里巴巴国际站统计,马坡镇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外贸公司已超过100家,形成了“买全国卖全球”的电商格局。 “我们吃过亏,知道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 两年前,镇里原有的近二十家玻璃制品企业,曾一度因技术瓶颈和人才缺失而倒闭了十几家,仅存8家;两年后,玻璃制品企业东山再起,扩增厂房,拓展市场。 这一次,他们不再满足于低端玻璃制品的生产,将目光转向高端创新产品。“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人才。”琳琅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甄恩雅说,“我们吃过亏,知道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 2014年年初,镇工会曾组织企业赴武汉大学参加人才引进和创业创新培训,结果没有一家企业主动报名。不得已,镇工会主动上门动员企业参加,并在镇党委的支持下,拿出5000元活动补助。彼时正值8家玻璃企业在困境中求生存,令他们惊喜的是,新招聘的一批技术人才为企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新产品和新市场。 “后来,我们又组织企业到上海、广州、浙江等地招聘,每一次企业都抢着报名。” 镇组织委员兼工会主席张广会说。 去年10月,镇党委、镇工会组织了一次工资集体协商。当天,宏华、琳琅等5家企业代表和5名职工方代表就一线操作工基本工资、技术员补助、工龄工资、女职工节日补贴四项内容进行了几轮协商、谈判,达成一直致协议,园区玻璃生产企业职工工资普涨300元,女职工各项特殊权益也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现在我们公司技术员工平均月工资上万元,大家都很有干劲!”宏华玻璃制品企业一线员工赵林说。 “后顾无忧,员工才能好好干” 每个周六,总会有琅琅读书声从马坡镇大新庄村国学班的教室里传出。2014年底,镇里发现玻璃园区很多员工的子女都是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的课外教育,于是创办起乡村国学班。 靠着捐赠的图书和镇村资助的设备,凭着乡镇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的满腔热情,还有一位义务督学的老党员,乡村“国学班”就这样一期期坚持下来了。如今,国学班已经扩增至两个班,每个周末有100多名园区企业子女前来听课。 “后顾无忧,员工才能好好干,企业才能高效,电商经济才能健康发展。”张广会说。 去年,马坡镇还提高了玻璃园区困难女职工子女入学救助标准,小学生每人500元、中学生每人1000元、大学生每人3000元、研究生补助5000元。目前,整个园区受助学生已达30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