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三农 > 正文

徐州铜山:由招商引资到招才引智

 

 
  院士团队室。
  充满希望的徐州高新区。
  风光秀丽的楚河两岸,是铜山高端人才安居的“世外桃源”。

 

  撰稿:刘昭君 许国良 魏朝星 尚庆迎摄影:周兴华 张传礼

  开栏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时代潮流,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路径。改革开放以来,铜山靠“双创”引领区域发展,新常态下要实现“强、富、美、高”,使更多的人富起来,实现人生价值,更要靠“双创”驱动。为营造更加浓厚的“双创”氛围,挖掘、培树身边的“双创”典型,介绍传播成功的“双创”经验,即日起,本报开设“双创榜样 铜山力量”专栏,为你打开一片创业创新的天空。

  让我们一起参与到改革的大潮中,让“双创”引擎轰鸣起来!

  春天的铜山,花团锦簇,万木争荣,处处洋溢一派勃勃生机。

  在这个本属于播种的季节里,铜山区的转型升级却迎来了金秋般的收获:徐州重卡隆重下线,圆了铜山百万人民的汽车梦;恒源电器系列充电桩横空出世,填补了苏北地区充电桩生产的空白;华夏电子的车联网系统闪亮登场,凭借技术的先进性迅速打进市场;世界规格最大的晶体坩埚,也在协鑫太阳能呱呱坠地……提到这一个个芬芳的硕果,铜山区委书记毕于瑞说:“近年来,铜山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产学研结合全国领先,大学生创业园全国闻名,安全科技产业全国首创,这些无不与依靠创新驱动、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有关。”

  从“招商引资”到“招才引智”的嬗变

  “铜山的GDP2010年是462亿元,‘十二五’末要翻一番,实现超千亿;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是25亿元,‘十二五’末要翻两番,达到100亿元。”“人才至上”源于铜山决策者心中的一张依靠创新驱动实现跨越发展的宏伟蓝图。

  近年来,铜山紧紧围绕“苏北第一、全省领先”目标,连续多年荣获徐州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第一名,在苏北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作为苏北的老工业基地,铜山经过多年的发展,钢铁、机械、食品、玻璃等传统产业已经完成规模扩张,成为全区工业经济的“定海神针”和根基,面对走到了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临界点的传统产业和企业家们如何“转”和怎样“升”的迷茫,铜山区委书记毕于瑞认为:“转型升级的过程就是创新驱动的过程,我们要把高端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不断提升产业的层次和质量,这样跳起来才能摘到‘桃子’!”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铜山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由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由招商选资到招才引智,人才工程一跃成为转型升级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号工程。

  为增强企业家的人才观念,区里拿出专门资金,多次组织企业家到清华、北大等高校培训。区委书记毕于瑞一次次带领企业家到央企学习、到高校对接。一次到东北大学对接,看着这些土生土长的企业家与教授热烈交流的情景,毕于瑞书记在小结时有感而发:“我们这些企业家来自民间,可以说是‘小草’,教授可以说是一座‘高山’,我们的‘小草’长在了‘高山’上,就站得高了,看得远了。这些企业虽然现在还不够强大,但他们可贵的是敢闯敢干,企业家一旦与专家联姻,就如虎添翼,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将会增加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这一段即兴感言获得了热烈的掌声。

  为搭建科技创新的平台,铜山先后建成徐州国家安全科技产业园区、科教集聚区、总部经济区、现代中介服务区、邻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激光工程中心徐州分中心、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徐州中心等一批创新服务载体,新建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2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载体2个,集聚和承载了美国阿文美驰、约翰迪尔等知名外企,徐工、上汽等大型内企在内的近千家企业,为人才作用发挥奠定了基础。

  为搭建企业研发平台,铜山以徐州高新区为主战场,先后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院士工作站3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5个,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400余个,获批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500余项。

  在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上,铜山定向发力,先后建成浙大、华中科技大、吉大、北京科技大、中国矿大和铜山“5+1”技术创新联盟,成功举办教育部、江苏省“蓝火计划”推进暨产学研对接会,先后转化科技成果60项。目前,全区100多家企业与北大、清华等6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人才贡献率达27.8%,科技研发投入占比5%以上。

  从“引得进”到“留得住”的升华

  4月的楚河,流水潺潺,青山倒映,垂柳依依。总长5公里的楚河风光带积蕴楚汉风韵、兼容北雄南秀,似一幅人文与自然融合的绿色长卷。如今,这些诗意栖居的生态高地已成为铜山高端人才安居的“世外桃源”。

  区委书记毕于瑞说:“好的扶持政策是水,好的环境是阳光,好的氛围是空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离不开这些优良的土壤。”

  在扶持政策方面,铜山围绕高端人才关心的问题,先后出台了《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意见》、《引进和资助紧缺型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和《铜山区科技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以顶层设计保证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这些政策对如何全方位服务作了明确规定,其中对获得科技进步奖的个人最高给予100万元的奖励,对企业获批省企业院士工作站给予50万元奖励。区政府每年安排“三个五千万”作为产业转型、科技三项经费和高新技术产业扶持资金,两年累计投资3.2亿元。“千人计划”专家王志伟,入住铜山当年就获得300万元扶持资金和100㎡实验室、100㎡办公室的3年免费使用权。

  为推进“优秀人才一卡通”工程,铜山区根据不同人才需求,将人才服务从单纯的“保姆式”向深入规范进行拓展。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各相关职能部门设立人才服务专项窗口,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健全完善 “一卡在手、服务无忧”的工作模式,从配偶就业、医疗卫生、子女入学(托)等12个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贴身式”服务。

  资金往往成为人才发挥作用的一大瓶颈。为建立个性化的金融支持体系,铜山积极推行“人才+项目+科技金融”培养模式,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商会,引入昆山农村商业银行、锡州村镇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等风投金融机构入驻,与华泰证券、广发证券、天津股权交易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申请设立了苏北首家政策性科技银行,建设了高新担保基金和科技企业小贷基金,深化科技金融合作,健全高新区风投基金、天使基金,完成淮海科创2亿元资本的募集。通过政策扶持,助推云意电气和五洋科技成功上市、财发铝业、格利尔数码、东方传动、三维医疗、中矿大华洋、中煤百甲、华正环保等成长性企业在天交所挂牌融资,为各类企业和人才融资50多亿元,获得江苏省首批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荣誉。

  龙入大海利展示,虎进深山可发挥。铜山区把科技创新平台打造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通过教育部“蓝火计划”,在“5+1科技创新联盟”的基础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也加入进来,形成新的“N+1联盟”。同时,中国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徐州中心正式揭牌,淮海科技创新研究院,安全产业千人计划研究院也“粉墨登场”。

  “良禽择木而栖。”好的扶持政策,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使铜山产生了人才集聚的磁场效应。目前,铜山全区集聚各类人才近2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近万人,并建起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省级以上研发机构9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9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中科院院士任露泉、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陆钟武、李培根等11名两院院士、9名“千人计划”专家领衔的科研团队也已进驻铜山。

  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一个笔记本大小的方盒子其貌不扬,却是一个接入分站,可以传输信号把井下矿工定位在5米内。井下每隔100米安装一个接入分站,就像装了智慧眼,成为井下安全隐患的“克星”。4月的一天上午,在江苏中矿创慧信息科技公司展示平台,记者见识了上述神奇。

  “我们制作的这套‘井下无线精确人员定位系统’,在井上调度室系统里显示为一个个圆点,他们的移动轨迹都看得清清楚楚,两三个调度人员就能看管整个矿。”公司总经理赵政宁说。“安全科技产业园及其周边,围绕矿山安全科技产业已集聚研发机构12家、企业48家,2014年的产值超过200亿元,已成为国家级安全科技产业基地。”

  2011年以来,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工信部已连续4年把中国安全科技产业协同创新推进会放在了铜山,并定为永久性会址,目的是把铜山打造成为“全国安全科技研发及国际交流中心”、“全国安全装备生产制造中心”、“全国安全装备产品及技术交易中心”和“全国矿山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铜山在全国率先举起了矿山物联网大旗,奠定了“中国(徐州)安全谷”地位。

  如今在铜山,依靠人才和科技创新使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矿山物联网、新能源、新医药等新兴产业长足发展。中矿大传动研发的变频调速产品,已在全国13个省近200个矿井成功运用,形成与西门子、ABB三分市场的局面;精创电器生产的冷链物联网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居国内行业榜首;财发铝业与中国汽研马鸣图教授合作研发的“汽车外覆盖件用铝合金板材”、“汽车热交换器用铝合金复合材料”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永冠给排水设备有限公司依托李圭白院士工作站建立的自动化集中供水除氟设备研发平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贾福音教授研发的矿山立井自动换绳装备国际领先,谭国俊教授开发的兆瓦级矿用变频器属世界首创,抢占了安全科技这一“万亿”产业的先机;中矿大华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近年来专注矿山通信与自动化控制产品开发,集矿山设备感知、人员感知、环境感知于一体的矿山安全物联网系统,被国务院推荐为煤矿安全强制性推广产品……

  2014年,铜山区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220亿元,开发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50余个,全区申请专利2619件,授权专利1043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保持苏北第一,获科技进步奖3项,徐州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在铜山已扑面而来,工业“4.0”概念正在成为铜山制造业的生动实践。

  从传统主导产业到新兴产业,铜山产业实现了由“重”到“轻”的华丽转身。从院士董事长到教授CEO,创新驱动的涌流正汇聚铜山,为“铜山跨越”提供了不竭的资源、动力和发展信心。

  站在“迈上新台阶,建设新铜山”的新起点上,展望铜山美好的明天,区委书记毕于瑞说:“4月22日,市委曹书记在2015海外高层次人才徐州项目洽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区下一步人才工作提供了遵循,铜山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创新创业人才,我们将始终坚持人才优先发展不动摇,努力以高层次人才支撑高水平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实践证明,人才就是第一生产力。2014年,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铜山的主要经济指标居徐州之首,经济总量保持苏北第一、全省前八,位居全国市辖区百强第34位、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第35位。

 

  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区

  ◎田厚钢

  一个地方发展崛起,一是集聚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一是集聚了一大批高端科技人才。由此想到邓小平同志的告诫:“珍视劳动,珍视人才,人才难得呀!”百强铜山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以高层次人才支撑高水平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人才新则事业新,人才强则实力强。多年前,一位省领导在铜山调研时指出,其他地方都在“招商引资”,铜山已经在“招商选资”了。如今,当其他地方开始“招商选资”时,铜山“招才引智”已渐入佳境。正因为铜山视人才为第一资源,以事业为感召力,以梦想为凝聚力,以环境为吸引力,构建了高端人才的集聚区。

  人才是成就事业的基石。整个一部三国史,就是人才争夺史。事业发展呼唤人才支撑,创新驱动需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人才是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和主导力量。尤其是“中国安全谷”的打造,得益于高精尖人才的发明创造,使科技创新成果第一时间在铜山落地生根。

  比尔·盖茨有言:“一个公司要发展迅速得力于聘用好的人才,尤其是需要聪明的人才。”一个地方发展何尝不是这样?在铜山特别是高新区有这样一种诠释:诸多“中心”背后,站着院士;众多“基地”背后,站着教授;各个产业群体背后,站着专家团队……这就是推动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的响当当的实力!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sannong/2015-11-16/249737.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