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三农 > 正文

郑州推进农贸市场升级 让居民拎上“智慧菜篮子”

 

远程监控、肉菜溯源、利润分析、信用管理……郑州推进农贸市场升级

让居民拎上“智慧菜篮子”

 

本报记者 龚金星

核心阅读

去年下半年起,河南郑州全面启动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程,提档改造现有市场,同时配建新型市场,当地的40多家传统市场实现了远程智能监控、电子化结算、肉菜追溯体系建设等精细化管理模式,迈出了走向智慧农贸市场的第一步。

农贸市场,与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息息相关,但也一直是众多省会城市难治的“顽疾”。

从2016年下半年起,郑州市全面启动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程,当年完成改建、新建市场30家,使附近100多万市民受益。今年,郑州市又把建设农贸市场列入政府民生“十大实事”。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19亿元,预计到年底,农贸市场总数有望达到150个。

放眼郑州,一场以政府为主导、以政策为保障、以商户为依托的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程已全面铺开,超市格局、功能分区、新风系统、移动支付、农产品溯源……一大批现代化新型农贸市场正走进百姓生活。

过去买菜有三怕

长期以来,农贸市场给人留下的刻板印象是低端、廉价、脏乱差。如何让传统农贸市场脱胎换骨?

走进郑东新区哈邻农贸市场,让人眼前一亮,2100多平方米的营业大厅整洁明亮,商户统一着装,过道宽敞整洁,功能分区清晰,水产、熟食、鲜肉、蔬菜、禽肉、干货等摊位设置有序,监控、LED显示屏、农产品快速检验室等配套设施完善,“高大上”的环境让人顿时颠覆对传统菜市场的印象。

“过去到菜市场买菜有‘三怕’:怕湿鞋子、怕捏鼻子、怕缺斤短两。新市场干净整齐、货品齐全,买菜就像逛超市,俺和邻居没事都爱来逛逛!”今年68岁的退休职工段海莲,是这个“元老级”市场嬗变的见证者,更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附近10个大型小区居民近10万,像段海莲这样为新市场点赞的不在少数。菜市场旧貌换新颜,让宁可开车去超市买菜的年轻人也喜欢上在家门口买菜。

然而一年前,多数农贸市场并没有这般光鲜。“那时俺租的是临时铺位,和一家卖活鸡的是邻居,鸡子乱扑腾,污水遍地流,夏天热乎乎,冬天冷飕飕,人受罪不说,生意也不好。”石霞是新建的郑州市二七区人和大发菜市场商户,之前已在郑州卖菜10多年了,“新市场有20多平方米的固定摊位,每月租金不到2000元,环境冬暖夏凉,真是面目一新啊!”

民生工程,因势而动。郑州迈向国家中心城市步伐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增长迅速,新型小区规模不断扩大,与之配套的农贸市场体系建设亟待升级换代:按照《郑州市城乡规划设计技术规定》中“1万人居住小区必须设置菜市场一处,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万人配建,每处规模为2000—3000平方米”的标准,城区存在160个农贸市场缺口。现有市场也因层次较低、市场管理粗放、个体经营自律性差、经营模式单一,无法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

2016年7月,郑州市出台意见,将农贸市场体系建设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启动编制规划,设立专项资金并限期达到规范标准,要求新建小区全部配建农贸市场。今年初,郑州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领导挂帅的集贸市场治理指挥部,郑州市市场发展局牵头,开展综合治理。一场覆盖全市范围的农贸市场“大变脸”工程正式启动。

如今管理智能化

镶嵌于社区街道,游客和外地人很少光顾,与“面子工程”无缘的农贸市场离百姓生活最近,是实打实的“里子工程”。此次郑州农贸市场改造采用了“高举高打”策略,实现从局部修补向整体升级、从传统市场向智慧市场、从专项治理向综合治理的转变,意在打通民生工程的“最后一公里”,让百姓的菜篮子拎得更方便、更舒心。

启动之初,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作进展并不顺利。“这次提升改造一是对现有农贸市场进行提档改造,二是配建新型农贸市场。但是,业主和商户们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工人路农贸市场负责人刘波坦言,有的质疑,有的抵触,有的敷衍应付,甚至还有的对工作人员破口大骂:好好的市场为啥要改造?搞得再好顾客跑光了谁来救场?

为打消多方疑虑,郑州市市场发展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分批分组召集业主和商户一起座谈,讲政策、谈发展,让大家转变观念。同时,在对农贸市场硬件升级改造和软件管理提升的基础上,推广智慧市场运作模式,将远程智能监控、电子化结算、肉菜追溯体系建设等融入精细化管理。每个市场还配置“智能电子公平秤”,能提供准确称量计算,打印追溯凭证,电子支付结算及销售、利润数据分析管理等智能化服务。还支持有条件的市场推出电商平台,实现了刷卡买菜、网络配送等服务。目前,这些硬件、软件标准已在40多个农贸市场成功试点。

走进郑州市经开区四大街东盛农贸市场,快捷支付成为每个商户的“必备神器”。“称重核算总金额后,电子秤会提示商户选择收款模式,消费者只需扫一下二维码就可完成支付。”该市场经理王贵强说,不仅如此,电子秤会打印出一张附带二维码的小票,消费者可以扫码对产品进行追溯。通过将商户的电子秤联网监控每天的蔬菜销量,经后台系统测算来安排商户进菜多少。当监控出难销的商品后,可以及时应对减少商户们的损失。

改造前,市场上的铺位空铺率能达到2/5,现在不仅铺位都满了,甚至还出现了排队等铺的情况。王贵强说,“政府补贴后还投资了200多万元,开始有些心疼,现在看着生意天天这么火爆,值了!”

规范智能化管理带来的是百姓、商户、业主的多方共赢。在迈出走向智慧农贸市场的第一步后,郑州市将围绕“市场环境、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追溯、信用管理、支付快捷”五大智慧农贸市场核心建设标准,建立一套全新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监管机制在优化

长期以来,农贸市场治理像“一阵风”,迎接治理像 “打游击”,如何走出“治理—改善—结束—复原”的循环怪圈,走向长效,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管理智慧。

用制度管市场,让监督生动力。为解决长效管理机制问题,郑州市要求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指挥部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分内工作,乡镇办发挥属地监管责任,市场开办方发挥主体责任履行社会职能,区级指挥部落实“四位一体”监管体制,从多方面确保治理实效。

同时,郑州市还推出一系列考核、追责和奖惩措施。通过多方参与、共同监管,建立流动红黑旗和约谈追责机制。考核更是赏罚分明:每年市内所有农贸市场进行评比,评定流程和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百姓监督。凡被评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的分别给予20万元、30万元和50万元的奖补;成绩落后的约谈分管负责人,并处以罚款。对治理工作不力的单位进行媒体曝光,职能部门对工作进展情况和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督导。

截至目前,郑州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19亿元,建成区125家农贸市场,整体提升改造53家,关停整改27家,市级督导发现问题6074处,整改达标5950处。

环境改善了,服务提升了,监管体制逐渐健全了,不少市民开始隐隐担心:市场提升改造后,各项费用投入增加,这样一来菜价是不是要涨了?时间长了环境和服务还能否保持?

长江路街道办事处主任周松杰说,为保障“菜篮子”价格稳定,市政府在提升改造过程中加大保障措施和资金支持力度,大大降低经营者及商户的改造成本。“现在价格更透明了。以尖椒为例,市场内价格约每公斤5元,往年同期市区平均价格则每公斤近7元。”

郑州市市场发展局局长田跃平满怀信心地说,未来3到5年,郑州市城区农贸市场数量将达到240家,“15分钟便民生活圈”将逐步形成,郑州人会生活得更加舒适惬意。

《 人民日报 》( 2017年11月24日 20 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sannong/2017-11-24/412182.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农贸市场  市场  改造  郑州市  商户  提升  管理  工程
监管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