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保健养生 > 正文

秋冬心脑血管病高发 五类人群须谨防

  秋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传统高发期。每年11月到次年2月的秋冬季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对于这个病,很多年轻人都不以为然,以为它是老年人的“专利病”。但其实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患病人群从二十几岁到八十岁不等。所以在这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秋冬季节,人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心脑血管健康,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秋冬季节易频发

  寒暖渐变,常常不易立即感觉和体验到,且秋季的寒暖又常反复,寒而复暖,暖后又寒,使人防不胜防,秋季感冒受寒一般较为普遍,但真正应防范的是心脑血管疾病。为何心脑血管疾病在秋冬季节频频逞凶?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秋冬季节,天气寒冷,血管收缩变细,容易引起心脑供血不足;二、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加上日常补水不足,导致血液黏稠度过高,进而使血液流通不畅,可能致使血管堵塞;三、秋冬季节,室内外温差较大,血管的剧烈收缩容易使得血管壁上附着的斑块脱落。斑块随血液流到狭窄的地方就容易堵塞血管。

  除此之外,心脑血管疾病还具有“四高三低”的特征,“四高”即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三低”即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愈率。从以上内容来看,秋冬季节心脑血管疾病的确可怕,但并非不能防患。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若能在衣食住行方面多加注意,就有助于度过这个高危期。

  五类人群须谨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很多人觉得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事情,仗着自己年轻就不管不顾,拿健康作为资本,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意识不强。

  心脑血管病发病是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和累加的结果。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几种危险因素中度升高时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超过单独一种危险因素高度升高造成的危险。研究表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血压、血脂、血糖、胆固醇和其他主要危险因素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危险直接相关。例如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显著相关,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心脑血管病危险进一步增高,如同时合并吸烟,该危险将成倍增加。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的人,因为工作压力大,运动量低,平时吃喝的应酬增多,生活质量虽然得到改善和提高,但是相应地却影响了身体的健康。如果不注意日常保健,其实也很容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

  积极应对有法宝

  其实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所有发病因素中,相当部分都是由个人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导致的。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积极的作用。

  法宝一:聪明选择食物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药理学教授、康宝莱营养学院及营养咨询委员会成员路易斯J·伊格纳罗博士提出,使用含有一氧化氮的食物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1998年,他和另外两位研究者,因发现一氧化氮是机体产生的一种信号分子,能够舒张血管从而有利于血液循环,对心血管系统产生益处,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他的研究表明,一氧化氮,不仅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可以逆转心脑血管疾病

  除此之外,多吃些粗粮和绿叶蔬菜、瓜果。如黄豆、玉米、燕麦、荞麦、洋葱、黑木耳、西红柿、胡萝卜、桔子、苹果、猕猴桃等。这些食品有一定的降血脂、抑制血小板凝聚和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同时,多食用海鱼与深海鱼油,因海鱼与深海鱼油含有丰富的EPA和DHA,对于冠心病和脑血栓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法宝二:坚持运动 预防感冒

  正常人皮肤上每平方毫米约有600根毛细血管,平时只开放100-200根,多运动能让更多的毛细血管开放,促进血液微循环;而长期不运动,血管内的垃圾会逐渐累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这个“不定时炸弹”,还会影响到毛细血管供血,并且随时可能被引爆。而秋冬季节,由于天气寒冷,人体血液循环的能力大大下降,适度做一些运动更为必要,比如跑步、登山、跳舞等,有助于加速血液循环,保持心脑血管的“活力”。但特别提醒的是,秋冬的清晨较为寒冷,室内外温差大,容易引起感冒。而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等疾病极易诱发心梗、脑出血,因此,运动前先做准备动作、注意保暖是关键。

  法宝三:心情舒畅 睡眠充足

  愉悦的心情,是血管保持通畅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瑞士专家证实,精神压力可引起血管内膜收缩,加速血管老化。因此,要做到不生闷气,不带着坏情绪睡觉。睡觉时以平枕为宜,因为高枕可能因脑血流减少、循环减慢而触发中风。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心脑血管功能的自我修复。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health/bjys/2014-11-04/40775.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