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飞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任医师
王伟:
孔元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儿童保健副主任医师
曹励芝: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边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专家
有调查显示,我国儿童性早熟率约为1%,在某些经济发达的城市甚至约为3%!
新闻上、身边听到的儿童性早熟的例子也不绝于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多名儿科专家研究和观察发现,原因多是以下这几种,并且决定把这些“举报”给家长们,以后可长点心吧!
1. 补——
人参、蜂王浆、蛋白粉、牛初乳等保健品、补品
危险指数:★★★★★
典型案例:7岁的苗苗是家人的掌上明珠,小时候一场大病让她身体非常柔弱,肠胃功能差,家人给她买的保健品能列一个长名单:牛初乳、蛋白粉、补锌、补铁口服液等等,爷爷奶奶每次喝参茶也给她喝两口。结果苗苗乳房下竟然长了核桃大小的两个硬核。
专家分析:
长期的营养不良会使孩子的营养代谢模式发生变化,使孩子对雌激素非常敏感。家长为了给孩子补身体,拼命加营养,会促进孩子性激素大量分泌,启动性早熟。
建议:
长期营养不良的孩子尤其要防范性早熟,家长给孩子补充营养要理性,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补充。
让孩子从天然的动、植物中摄入营养最关键,尽量不要给孩子吃含有激素的滋补保健食品。
2. 吃——避孕药
危险指数:★★★★
典型案例:3岁的壮壮和表姐玩耍时吃了抽屉里父母存放的两板避孕药,因为“粉红色的糖丸甜甜的”,结果两个孩子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性早熟症状。
专家分析:
孩子误服避孕药,等于向体内注入了雌、孕激素,可能促使孩子提早发育,胸部隆起。
这种案例比较常见,尤其常见于在城市打工的年轻夫妇家庭,这些人文化程度有限,计划生育手段主要是吃避孕药,加上为了赚钱,疏于对孩子的照顾。
建议:
父母的避孕药一定要放到孩子找不到的地方。并且教育孩子,不是父母允许吃的东西绝对不要入口。
3. 宠——洋快餐、蚕蛹、禽类脖颈
危险指数:★★★
典型案例:圆圆才6岁就已经80多斤了。特别爱吃肉,尤其爱啃鸭脖子,汉堡也是她的最爱。父母总是任她吃。结果圆圆竟然来了月经。
专家分析:
城市人餐桌上的动物蛋白很多来自于动物“早熟”班的成员。过去1年多才能长成的鸡,现在28天即可上市。这都是喂食“激素”的功劳。而禽类进食的“促熟剂”残余在头颈部分的淋巴和腺体里或者翅膀尖端,动物内脏中的甲状腺、性腺等含有激素的物质,对儿童来说都是潜在的“激素”刺激。
建议:
1. 养成孩子均衡饮食的习惯,蔬菜禽鱼豆奶杂粮合理搭配营养。
2. 多吃当季水果蔬菜,避免孩子吃受激素污染的禽类脖颈、翅尖、动物内脏等。
3. 避免孩子摄入过多的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因为肥胖的孩子更容易性早熟。
4. 抹——成人美容用品
危险指数:★★
典型案例:4岁的小雪脸上起满了小红疙瘩,到医院一查居然是青春期痤疮,孩子的骨龄也已经发展到12岁的状况了。原来小雪家是开美容院的,到处是美容品,小雪经常学大人在脸上和身上涂涂抹抹。
专家分析:
现在的美容产品中除了营养与滋润皮肤的成分外,一些还含有一部分的雌激素,以使局部皮肤更滑润光泽,还可以通过皮肤吸收,促进女性的第二性征发育。
建议:
不要让孩子涂抹成人化妆品,母亲涂抹丰乳霜之类药物后要避免与孩子手口接触。
5. 看——不良文化产品
危险指数:★★
典型案例:7岁的启迪喜欢看电视,电视上有男女主角亲热的镜头时也总是目不转睛。家长觉得他最近长得过快,去医院检查发现竟提前发育了。
专家分析:
电视、网络等跟性发育有关的“儿童不宜”的内容增多,会刺激孩子下丘脑垂体神经的反射,甚至会导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提前启动,促进性腺激素分泌。
建议:
有意识地避免孩子接触“儿童不宜”的影视镜头。在适当的时候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知识教育。
6. 照——长期光源
危险指数:★
典型案例:4岁的小蓓蕾是个早产儿,在暖箱里呆过一个月,都是24小时光线照射,回到家中晚上也要开着灯才能睡觉。小蓓蕾还喜欢看电视,每天在电视机前能呆5个小时。妈妈发现小蓓蕾的乳房开始有了硬结。
专家分析:
过于晶莹的灯光照耀对孩子的发育不利。如果儿童长时间看电视,可能会减少体内的褪黑激素,褪黑素能克制腺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开释,能够避免性早熟。
褪黑素又被称为“睡眠激素”,它与儿童的青春期到来的具体时间有关。暴露在人造光源下的时间越长,人体内产生的褪黑激素水平就越低。儿童若受过多的光线照耀,会通过缩小松果体褪黑素的分泌,导致性早熟。
建议:
给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睡眠的习惯。
每天看电视不要超过3个小时。不要让孩子在人造光源中暴露太长时间。
来源:人民网-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