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保健养生 > 正文

古代名画中藏着哪些“避暑方案”

 在古代,没有现代化制冷设备的古人是如何度过难熬的高温天的?留存至今的一些古代画卷中,就藏着不少“避暑方案”。

心静自然凉

在南宋画家马麟的《静听松风图》中,绘有两棵高大挺拔的老松树,枝干盘曲,气势苍劲。细看松针和枝上的藤蔓都顺着同一个方向拂动,一位老人悠然坐于松下,似听风冥想,有仙风道骨之气质,令观者神气舒畅。

先秦时,古人便总结出了一套度夏的办法,在《黄帝内经》中是这样说的:“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其中的“使志勿怒”是关键,也是古人过夏天的一大行为准则,通俗说来,就是“心静自然凉”。《静听松风图》描绘的正是这样的一种心境。

观赏瀑布好纳凉

“心静自然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便直言做不到。他在被贬到湖南永州时,夏夜酷热难忍,无法入眠,半夜索性起来登楼纳凉,曾写下《夏夜苦热登西楼》诗:“谅非姑射子,静胜安能希。”意思是,想要我以心静战胜炎热,实在毫无希望。

为了适应炎热,古代民间提出了“纳凉”的概念。唐代,人们喜欢搭凉棚以避暑。尽管凉棚并不是唐代的发明,早已有之,但长安人在用凉棚避暑上更有创意。而“避暑会”,则有点像现代的户外“纳凉晚会”,在宋代很流行。

宋代燕文贵的扇面画 《纳凉观瀑图》中描绘的正是这样的场景:石山挟泉水奔腾,重击大石,水花飞溅。只见瀑布高悬直下,水阁内一人身着白衣袒胸斜坐,乘凉观瀑。

赏荷亲水得自在

“亲水”,是现代人纳凉避暑的首选之一,古人也不例外。古代南方人最亲水,如明清时的苏州人,便喜欢水上纳凉。

古人水边纳凉还往往与赏荷结合起来,而“大暑赏荷”更是古人过三伏天的习俗。古人亲水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浸伏”也是一种纳凉风俗:三伏天要到江河里洗冷水浴,祛除暑气热毒,以少生疮疖和热病。

明代大画家仇英与沈周、文徵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他的名作《四季仕女图》 表现了宫女们四季游乐的画卷,用春、夏、秋、冬四个场景画出。其中的夏图就生动表现了宫女们在河边赏荷、浸伏的景象。

(陈俊珺综合自《人民网》等)

来源:解放日报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health/bjys/2017-07-13/399085.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古人  避暑  起来  古代  唐代  这样  自然  宋代
《静听松风图》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