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有“药方”,运动也有“处方”。9月7日,东南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孙子林教授在首届“体医融合”慢病运动处方实操课程培训班上强调,糖尿病人的运动越来越强调个体化,医生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开运动处方,通过对基层医生的培训,希望在江苏省建立“体医融合一体化”、“院内院外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基层特色科室慢病管理体系,让运动处方落地,让江苏百姓受益。
通讯员 崔玉艳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杨彦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运动处方也是一种医学处方
孙子林教授指出,饮食、运动、药物、情绪以及监测是常说的糖尿病管理的“五驾马车”,其中运动是最全面、最人性化、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一种。糖尿病人运动有讲究,需专业人士指导并开运动处方。特别是有眼底病变、心率不齐、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糖尿病人要在专业医生评估是否能运动,如果能运动,也要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进行。
何为运动处方呢?孙子林教授指出,运动处方是医生依据参加运动活动者的年龄、性别、个人健康信息、医学检查结果、体育活动的经历以及心肺耐力等体质测试结果,用处方的形式制定的系统化、个性化的科学运动方案;是医学处方的另一种形式,对预防亚健康和慢性病的康复治疗有积极作用,是“体医结合”的重要形式。
学会运动巧降糖 糖友们看过来
什么时间运动最好?
糖尿病人尽可能在饭后1-2小时运动,这时候血糖水平较稳定,胃中的食物也消化了一段时间,此时运动既不容易伤及肠胃,也能避免低血糖。有些人习惯起床后就出门运动,运动完回家吃早餐。这种习惯存在一定风险,运动会消耗能量,不吃早餐就运动容易低血糖。在开展运动过程中可以监测看看自己一天中血糖最高峰在什么时段,有的人是早餐后,这个因人而异。在血糖最高的时段运动效果是比较好的。
什么运动最适合糖友?
推荐以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结合小强度抗阻运动,这样可以更好地达到降糖效果。有氧运动可以消耗能量,糖尿病人可以开展太极拳、慢跑、广场舞、快步走这样的有氧运动。练哑铃、肌力训练带等抗阻运动能减少脂肪,促进肌肉增长,提高骨骼肌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胰岛素抵抗,让降糖药物疗效更显著。有些人坚持了一段时间的抗阻运动后发现体重没有下降就觉得没有用,其实是体内的一部分肥肉转化成了肌肉,重量没变,质量提升了,健美的身体对降糖是大有帮助的。
运动的频率和强度如何把握?
建议有氧运动每周150分钟,可以分5天进行,每天半小时;抗阻运动每周2-3次,隔天进行一次,一个动作尽最大努力完成10-15次,每个动作进行2-3组,组间休息2-3分钟。专家提醒,糖尿病人运动要量力而行,感觉身体微汗、发热感、稍有乏力即可。如果身体出大汗,有胸痛、胸闷,全身乏力就表示运动量过大,要适可而止了。不要盲目追求高强度的运动,运动超负荷后身体能量供应不足,会动员更多的血糖来满足身体所需,因此过度运动反而会让血糖升高。但是,这种评估运动强度的方式偏主观,可以通过脉搏来评估,运动后的脉搏控制在170-年龄这一数值。
培训课程让运动处方落地
孙子林教授指出,面向江苏各基层医院医护人员举办首届“体医融合”慢病运动处方实操课程培训班,目的在于在江苏省建立 “体医融合一体化”、“院内院外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基层特色科室慢病管理体系,让运动处方落地,让江苏百姓受益。
据介绍,此次培训课由临床医学、运动医学、营养学、运动人体科学、IT等相关领域的具有深厚理论和实操经验的知名专家担纲主讲,采用理论授课、实操授课和考核认证形式对学员进行全面、系统的专业培训。学员通过培训能使用运动处方系统为患者开出个性化运动处方,并执行运动处方。运动处方培训已成为一项必备的专业技能,深受体育、医疗、教育等领域工作者的支持。
据悉,中大医院内分泌科是江苏省首批基层特色科室省级孵化中心建设单位,内分泌科有专门的运动师和运动治疗师。运动师会为病人安排最佳的运动方案,包括运动的形式、时长、频率等,运动治疗师会在运动过程中给予具体指导。具体操作时,运动师会用气体代谢仪测病人心肺功能、能量代谢情况,看看病人开展某项运动时最大运动量是多少,也可依此折算其他运动的运动量。在执行运动方案过程中,运动师还会根据定期监测的各项身体数据来及时调整方案,保证病人科学合理地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