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行业信息 > 正文

海口开启医生签约服务时代 可定制私家医疗

 

  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海口在惠民医疗道路上迈开的崭新一步。

  户户拥有家庭医生,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海口在惠民医疗道路上迈开的崭新一步。24日上午,海口市正式开启医疗卫生服务私家定制时代,全市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试点和居民签订医疗服务协议,744户居民在自愿参与的前提下,与医生团队形成定向互动的医疗模式。

  让医护人员更具责任

  当天,海甸岛新利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的签约台前,59岁的肖春彦仔细了解着签约的细节。他告诉记者,一直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的他,经常需要检查开药,如果每次都去大医院,医疗费肯定难以承受,因此他与家人平时有点小病均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治疗,“其实,社区医生一直在做签约服务的内容,但觉得签约后,更有指向性,服务会越来越完善。”

  签约现场,许多居民表示,自社区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以后,医患间的沟通多了,医生对居民,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患者的情况非常了解,每次看病不用做重复检查,就能会给一些治疗和饮食的建议。每隔一段时间,即使有事不能去检查,社区医生也都主动打电话询问,这让人觉得很温馨。对辖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心里有数,正是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能够为居民提供家庭医生服务的前提条件。“以前,对居民提供贴身的健康指导多是出于人情,现在则是出于责任。”新利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景文华表示,一个团队对应一个家庭,对应的签约服务关系形成后,让医护人员更具责任感。

签约服务为一年一签,期满后居民可自行选择续(解)约或另选社区医生签约。

  首批12家服务站签约

  24日,启动试点签约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包括东方洋、秀新、滨濂、金海、山高、滨涯、府城、忠介、新利、国兴、锦山里、南宝等12家。各站点根据自身情况和辖区服务人口数,组建了数量不同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主要由1名医生、1名护士和1名公卫人员组成,部分团队配有其他医技专业人员,每个团队签约服务人数不超过2500人。负责团队日常诊疗工作的社区医生均由参加过省级全科医师培训、至少2年以上社区卫生工作经验、接受过卫生管理相关培训、参与过科室管理工作的执业医师承担。

  据了解,辖区内常住居民,特别是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重性精神病患者、孤寡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为重点服务对象。居民在自愿的前提下,以家庭为单位,凭身份证或户口本、暂住证与社区卫生机构签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书》,居民在机构内可以自由选择社区医生签约服务,1个家庭只能选择一个服务团队。

  让居民了解自身状况

  签约服务为一年一签,期满后居民可自行选择续(解)约或另选社区医生签约。医疗团队将为签约居民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并建立档案。每年进行1次健康状况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方案,让居民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做到有针对性的预防保健。

  同时,服务团队将向签约居民提供电话咨询,进行健康、营养、保健指导,对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每年提供不少于4次的主动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对空巢老人和行动不便有特殊需求的签约居民提供上门访视、家庭病床等服务。

  据了解,社区医生与签约居民将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利用现代便利的通讯方式,如微信、QQ群、电子信箱等,与居民建立起相互信任、朋友式的关系,为居民提供及时的健康需求服务。

  提供更优质医疗服务

  开展一对一的健康指导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方向,是深化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优化城市卫生资源结构的重要方式。据了解,目前在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家庭医生的大部分服务内容是免费的,居民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部分付费项目。

  “签约服务的实施,能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市卫生局副局长吴光吾表示,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使社区医生与居民之间建立起比较稳定的医疗卫生服务关系,既有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也有助于提高居民对社区医生的信任度,形成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以健康管理为主、医防并重的社区医疗保健制度,从而向居民提供安全、优质、便捷、连续的医疗服务,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市卫生局表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15年将在全市逐步推进,以期形成分级就诊、有序就医的医疗保健新格局。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health/hyzx/2014-09-26/39315.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