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记者 周婕
这两天徐州人的朋友圈无疑都被“徐马”刷屏了。“徐马”尘埃落定,在比赛背后,却有着这样一群忙碌的身影,他们默默地为每一位参赛选手的健康保驾护航,没有掌声也没有鲜花。
4月9日凌晨4点50分,幽幽的灯光照在徐州医科大学的校内广场上,橘黄色的灯光给大地渡上了一层淡黄色的光晕,平添了一丝温暖。朱亚杰和小伙伴们迅速到达集合地点,“倒春寒”的风吹在脸上冷飕飕的,但朱亚杰的心里却是火热的。在护理学院读大二的她是第一次参与大型赛事的服务工作,心里既高兴又紧张。
6点钟,朱亚杰和同组的4位同学到达事先指定的29号流动医疗点。大家分头做了最后的准备,药物、器械有没有摆放安装到位?遇到擦伤、扭伤的伤员怎么处理?心肺复苏的动作要领有哪些?就像上了战场的士兵一样,朱亚杰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回顾着这些“作战要领”,尽管在此前,大大小小的实战演练不下10余场,各项操作要领也早已烂熟于心,但面对真刀真枪的实战,朱亚杰心里还是有些紧张。
上午8点,徐马准时开跑,朱亚杰的心也跟着悬了起来。29号医疗服务点位于赛事起点的18公里处,这里是比赛的折返点,半程和全程选手要在此处分界。8点40分,第一波选手通过朱亚杰所在的服务点,朱亚杰和同伴们仔细观察着选手的状态,不敢有丝毫懈怠。20分钟后,大部队陆续到来,不断有抽筋、擦伤的跑者向服务点寻求救助,朱亚杰也开始忙碌起来,喷药物、贴创可贴、按摩……一系列急救动作完成得快速而娴熟。
9点半左右,朱亚杰突然接到指令,前方200米处有一位选手晕倒,她立刻跑到事发地段。“选手神志不清,眼睛微闭,脸色蜡黄,脉搏和呼吸都很弱。”朱亚杰说。所幸,选手在转运的救护车上恢复了意识,随即转危为安,而当时现场急救的这几分钟救治成为挽救生命的关键。
从绵延42.195公里的漫长赛道,到覆盖两万余人的参赛人群,在规模庞大的马拉松赛事中,要将安全理念与医疗保障遍及赛道每个角落并非易事。为保障首届马拉松赛的顺利举行,市卫计委会同赛事组委会医疗保障部构建了沿赛道医疗点、沿赛道救护车、空中紧急救援、沿线辅助医疗志愿者和急救后备定点医院“五条防线”,保障参赛选手的健康。赛道沿途每100米,就有1个医疗救护志愿者值守,参加的医护人员和医疗志愿者近千人。比赛过程中,医疗保障人员共转运昏迷、虚脱、身体不适选手3人,现场处置轻伤246人,使用云南白药喷雾剂500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