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本网资讯 > 正文

日本核原料储备超美国 右翼叫嚣183天造出核武

日本核原料储备超美国 右翼叫嚣183天造出核武

资料图:日本广岛原爆纪念馆是以当年爆心附近剩下的唯一尚且完整的建筑废墟为基础建设的。

近日,联合国大会裁军及国际军事委员会提出一项旨在减少核武器的决议草案。不过,当委员会要求日方签署时,却遭到日本政府的拒绝。美国军事专家分析认为,日本此举是为今后的核武装铺路。虽然日本是二战中核弹的受害者,但是他们依然对拥有核武器念念不忘。

右翼叫嚣183天造出核武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外务副大臣榛叶贺津今年10月底在记者会上正式表示,日本政府不同意瑞士等16国在联合国呼吁“加强使核武器不合法的努力”的联合声明草案。他给出的解释是,该草案与“日本的安全政策并不一致”,无法与依赖美国核武器等“遏制力”的日本安全政策保持统一性。

日本这一举动并不是偶然的。今年6月,日本国会通过《原子能基本法》修正案,法案在核能研究、使用和开发的基本方针中,加入了“有利于国家的安全保障”的表述。《原子能基本法》是规定核能研究、开发利用方针的法律,其间该法一直规定“核能开发限于和平目的”。分析人士担心,日本34年来首次修改条款,很可能是为核能应用于军事目的开辟了道路。因为安全保障在日本通常被理解为“防卫和军事”。

分析认为,随着近两年日本右翼势力逐渐扩大,鼓吹日本应拥有核武的人越来越多。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近日更宣称,日本可在一年内研制出核武器。甚至,一些日本前自卫队高官也喊出“核武论”。实际上,日本一些政客叫嚣核武装从来就没停过,早在1957年5月,时任日本首相的岸信介就明确表示,为了自卫,不排除拥有核武器。

不过,一些军事专家认为,日本要想真正拥有核武器并不容易,除“无核三原则”的制度限制、国内民意的制约外,美国恐怕也不会轻易点头。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詹姆斯·霍尔姆斯在日本《外交家》杂志网站上发表文章称,传统认识和常规思维都将日本定位为“核不扩散的特殊对象”,并将其称为“最不能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其实这一称呼真正的含义是,如果日本民众和政治领导者解决了“能否拥有核武器”的问题,那么在一夜之间日本就能取得质的突破,成为一个真正的有核国家。

一般估计,日本研制出核武器到投入使用大约为6个月到1年时间。日本的核弹设计者完全可以在时间限度内拿出一个初级核爆炸装置,不过作为准备在战场上使用的核武器,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早在1995年,日本《宝石》杂志就披露,日本能在183天内制造出原子弹。

核原料储备已超过美国

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规定,核弹原料铀235或钚239的纯度达到92%-93%称为武器级,它们达到一定量即能引起核爆炸。一般认为,用达到武器级的钚6-9千克、铀12-16千克就可制造出核爆炸装置。但有人认为,使用高技术手段,用1-3千克钚、2.5-5千克铀即可引起核爆炸。而且,稍有核常识的人都知道,钚239含量较低的“反应堆级钚”,经过核燃料后处理工厂的提纯,就能成为高级的“武器级钚”。

据报道,日本一直借核电公开囤积核原料。上世纪90年代末,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和国民的反对,日本政府无法大量生产或进口钚元素,于是想出变通的办法:以能源再利用为名,将国内核电站用过的核废料运往西欧,经处理后提取高纯度钚,同时“夹带”更多的钚元素回国。1999年到2005年,日本每年从西欧运回约900千克钚,远超核废料再处理回收的量。如果把这900千克钚全部用来制造核弹的话,可年产60枚核弹。据美国专家估算,日本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武器级钚持有国,其钚元素储量已经超过美国核武库中100吨的数量,可生产上万枚核弹,还在以每年5吨左右的速度递增。

日本拥有增殖反应堆技术,该技术一直是核技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建造增殖反应堆的技术之复杂、投资之巨大远远超过发展核武器,它曾经使一些发达国家被迫中止建造计划。但日本在10年间不惜耗费60亿美元的投资,建成“文殊”中子增殖反应堆,并于1995年8月试运行发电成功。同时,日本还拥有世界最前沿的核聚变技术,这是研制原子弹的关键技术。

目前,日本拥有超强的电脑仿真核爆能力。从技术上讲,电脑仿真核试验对于继续研制和完善新型核武器意义重大。据报道,日本已研究成功运算速度达每秒6000亿次的超高速电脑,完全有能力对核爆炸进行电脑仿真试验。

核弹头制造能力非常强

由于弹道导弹的弹头从数百乃至上千公里高空高速重返大气层,飞行环境极为恶劣,许多想拥有弹道导弹的国家,都因无法越过这道技术障碍而裹足不前。而日本恰好在相关领域里,拥有世界公认的技术优势。

中远端、洲际导弹的弹头以4.3-7.3公里/秒的高速和40-20°倾角再入大气层,巨大的冲击波产生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大气压的外压作用于弹头壳体。同时,与空气摩擦还产生巨大的热压力和剧烈升温(远端导弹弹头端头可达到3000-4000℃,洲际导弹弹头端头可达到太阳表面温度,即6000-10000℃)。承受这样恶劣的环境,需要好材料。20世纪60年代,曾用金属中熔点最高的钨合金制造弹头的头锥。但钨合金的熔点也不过3500℃,而且密度很高,不久就被淘汰了。1969年,日本东丽公司生产出世界上首批高强度、高模量碳纤维。以此为开端,出现了耐高温、耐烧蚀、抗热震,密度仅为钨合金十分之一的碳/碳复合材料。鉴于日本在碳/碳复合材料领域中的技术优势,可以认为,一旦日本做出决定,很快就能制造出中远端、洲际导弹的核弹头。

除了防热问题,现代弹道导弹的弹头还面临落点精度控制(即精确制导、末制导)和反拦截(即突防)两大难题。众所周知,美国在这两个领域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其常常依靠日本进口高精度电子部件和技术。1985年夏季“星球大战”计划实施后不久,美国要求日本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提供掌握的东芝公司的成像寻的装置。这种装置可不受红外线和雷达干扰,比常规跟踪定位方法更有效。除了这个例子,人们还可以通过美国希望从日本获取诸如高速逻辑砷化镓器件、亚微米光刻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等,看出日本在“精确制导”及“突防”方面均有雄厚的实力。

核弹头运载技术世界一流

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现代运载火箭。1970年2月,它用L-4S三级固体火箭将24千克重的“大隅”号卫星送入太空,成为第四个用自己火箭发射卫星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引进美国先进的“德尔它”火箭技术后,日本空间事业发展步伐加快。20多年来,它已用L、M、N、H、J5个系列的11种火箭,发射了50多颗不同轨道的卫星,成为一个实力雄厚的空间大国。频繁的发射,使日本在固体火箭领域(包括发动机的推进剂、材料、喷管技术)以及火箭的控制、发射技术等各个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经验并达到世界一流水准。

“固体空间运载火箭”与“固体弹道导弹”之间,技术上本来就只有一纸之隔。倘若把火箭运载的卫星换成导弹的弹头或核弹头,改变飞行轨道,它就成为能攻击地面目标的弹道式导弹或核导弹。日本固体火箭品种较多,可以组成各种近程、中程、远端及洲际导弹。

可以看出,日本完全有能力制造核武器,我们切不可把近年来一些日本政客散布的核威胁言论视为疯言疯语,应高度警惕和关注日本发展核武器的动向。几十年来,日本通过发展民用核电成长起来的一批核科学家和核工程技术人员,利用日本核工业的基础和高科技优势,在与第二代核弹紧密相关的核聚变领域进行了一般工业化国家望尘莫及的工作,甚至计划21世纪登月,从蕴藏量丰富的月球上取回氘和氚,而氘和氚的聚合反应与裂变反应相结合,就能制造出氢弹。

延伸阅读

日本拥核危险千倍

王军

拥有核武器是日本的一大禁忌,许多激进的日本政客却正试图打破这一禁忌,认为核武装化可提高日本的战略威慑力,同时也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然而,日本政府的一份绝密研究报告认为,日本不是不能而是不敢拥有核武器,因为拥有核武器会比没有核武器危险1000倍。

日本研制核武器首先会招致外交孤立,对于资源贫乏的日本来说,这是无法承受的。只要国际社会对日本进行贸易制裁和封锁,日本经济就会崩溃。而且没有石油,飞机坦克就发动不了,就打不起现代战争,更谈不上什么核战略了。同时,研制大量核武器需要动员日本全国的广大技术人员,以及民众的支持,这也十分困难,而少量的核武器又无法形成威慑力。此外,日本狭小的国土面积是日本核战略威慑天生的“短板”。一旦与他国爆发核战争,没有战略纵深的日本,几枚核弹就可被摧毁。

因此,参与当年佐藤荣作政府核武器研究的核心成员、上智大学名誉教授蜡山道雄曾说:“参加‘核武器研究’的人中没有一个是积极鼓吹装备核武器的。因为日本根本不具备同大国一样装备核战斗力所需的条件。更重要的是,核武器是下下之策,选择核武器,就是选择同所有国家为敌。与其说是宪法的阻碍,不如说从地缘政治学上来看不允许我们这样。”李可璐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news/yaowen/2012-11-07/15492.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