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枣庄1月29日电 “我们把闲置厂房、废弃采石场、矸石山腾出来用于新上项目,一下就盘活存量土地186.8亩,不仅吸引了4个过亿元项目来投资建设,而且没占一分一厘的耕地,还安置农村闲散劳动力688人就业,年创利税9800多万元。”谈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尝到甜头的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党委书记张军一脸的兴奋。
其实这只是薛城区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破解发展用地难题的一个范例。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仅薛城区经济开发园区就清理置换项目23个,盘活存量用地900余亩。
1月28日上午,记者在原薛城金星水泥厂旧址了解到,水泥厂昔日58亩闲置土地一直被村里用来搞翻沙项目,既造成了环境污染,又造成了土地利用率低下,依法收回后,现新上了总投资1.2亿元、年产3万吨的绿色环保无水三氯化铝项目,年创利税1950万元,安置就业200人。
近年来,薛城区围绕保障发展,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理念,以经济开发园区为平台,大力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建立了项目准入机制,把是否节约集约用地也作为企业项目入园标尺,将新入园项目投资强度由原来每亩100万提高到200万,且规定项目总投资不得低于5000万元;着力引进高产出、少占地的高科技环保型项目,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约集约用地的项目一律不准进入。2012年,薛城区经济园区新开工8个项目,过亿元项目6个,过5000万元项目2个,总投资15.92亿元,投资强度达到了每亩270万元以上。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新上项目,薛城区制定出台了厂房建设规范,严格容积率等建设指标,并给与政策、税收等多方面的扶持。
政策引导发力,项目发展给力。依托政策引导,薛城区银牛面业有限公司建起了7层38米的高主厂房,建筑面积16600平方米,占用土地3400平米,容积率达到4.9,充分挖掘了土地利用空间。
实施“腾笼换鸟”政策是薛城区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另一创新举措。为了给规模大、投资强度高、效益强的新上项目腾出用地空间,薛城区以清理置换为突破口,按照“依法依规、合理补偿、分类处置”的原则,对全区企业用地情况进行了盘查摸底,对达不到政策要求的老旧、闲置和效益低下的项目逐步予以清理置换,盘活存量土地。2012年以来,薛城区对枣庄市鹏远鞋业有限公司、枣庄市恒通钢结构有限公司、枣庄市顺兴塑编有限公司和枣庄市森鹏翔宇阻燃材料有限公司4家连片用地企业进行了清理,整体整合置换给江苏爱得士(枣庄)鞋业有限公司,盘活土地78亩,项目总投资额也由原来的不足1800万元、年利税不足50万元,一跃发展成为总投资额2.2亿元、年利税2500万元,安置4000余人就业的活力企业。
项目引来是基础,建设投产是关键。为有效避免企业在建设中违规用地行为,薛城区建立了联络员制度,不仅协调解决项目开工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同时还担负监管职能,对企业是否按合同履约进行监督,对违规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2012年以来,共约谈企业8家,下发《 处罚通知书》2份,督促开工建设项目 4个,真正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落在了实处。
“既要保发展,又要保红线,只有节约集约才是科学发展的唯一出路。”薛城区国土资源局负责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