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本网资讯 > 正文

新华社:打击“网络谣言”须防范执行跑偏

■焦点观察

要把握好打击谣言和保证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平衡,必须严格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避免随意性

安徽砀山网民因发布车祸不实信息被拘留,在舆论关注下,警方认为当事人确有违法行为,但是对其拘留5天的处罚偏重,决定撤销处罚,并表示歉意。随后,该网民也就自己的不当行为数度向公众致歉。

这起因“网络谣言”引发的案件,因为执法机关积极回应民意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取得了不坏的结果:既借此澄清了事实真相,也对随意转发不实消息的行为起到了警示作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打击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防止网络谣言侵害个人和公众利益,深得民心民意。但在肯定砀山警方实事求是的态度的同时,也要提醒手握执法权的部门,打击谣言,更要尊重事实和法律。

网民未经核实,发布不准确的车祸死亡人数,确有不当之处。然而,如果没有证据表明是恶意捏造,可能还没达到“故意编造、散布谣言”的程度。一起重大交通事故,自然会引起当地人的关注,不管在网络上,还是在街谈巷议中,都缺不了“路边社”消息。不实消息流传,恐怕也跟权威信息迟到有关。

在涉及百姓知情权、表达权的问题上,砀山公安部门第一时间公布权威信息,是值得肯定的。但不宜把公众发布不够准确的信息,轻易定性为编造散布谣言。如果是这样,老百姓对待不清楚的社会事件,恐怕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了。因信息不充分传播了不准确信息,和蓄意制造传播谣言,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打击网络谣言,初衷是好的,但不能把自己不喜欢听到的声音,都扣上谣言的帽子。要把握好打击谣言和保证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平衡,必须严格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避免随意性。

打击网络谣言,有助净化网络空间,传递正能量,人人拍手称快。但同时也要警惕一些地方在执行中滥用、跑偏。解决之道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同时,各地执法者尤其要带头守法,才能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news/yaowen/2013-09-02/24717.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