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本网资讯 > 正文

国内版权节目成电视主流 自主研发大幕或开启

  原标题:《爸爸去哪儿》背后的版权暗战

  眼下,竞标海外节目版权已然成为中国电视的潮流。不过,监管部门和一些眼光敏锐的业内人士都已意识到,国内版权节目有泛滥之势。由此,中国电视人的“自主研发”大幕或将开启

  法治周末记者潘琦  

  最近,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可谓红透大江南北。 

  事实上,除了《爸爸去哪儿》,类似的亲子真人秀节目《老爸老妈看我的》、《好爸爸坏爸爸》、《我猜我宝贝》也开始不约而同地出现在各大卫视的黄金时段。更有业内人士称,接下来将有起码24档与亲子有关的节目扎堆播出。  

  据悉,日前国家广电总局向各大卫视下发“‘加强版’限娱令”,其中规定每家卫视每年新引进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1档,当年不得安排在19时30分至22时之间播出。而包括《爸爸去哪儿》在内的多个亲子节目均来自于版权引进。  

  从“山寨”时代到版权时代  

  稍稍注意就不难发现,除了近期火爆的亲子节目之外,今年让观众印象深刻的内地综艺节目大都源自海外版权:   

  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和《我是歌手》分别源于同一家韩国电视台的《爸爸!我们去哪儿?》和《I am a singer》;

  青海卫视《老爸老妈看我的》引自日本电视网公司《第一次任务》;   

  东方卫视《舞林争霸》原版是风靡全球的美国舞蹈类节目《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 

  深圳卫视《男左女右》的版权方是荷兰某著名版权公司的《Battle of the Sexs》……

  事实上,各大卫视引入海外版权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以来,我国每年引进的电视节目模式平均约20种,今年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30多种。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走红的电视综艺节目90%是从海外引进的版权。

  有媒体援引从事海外版权引进的某传媒公司总裁刘熙晨之语——在戛纳电视节上,中国的电视人几乎见什么买什么,“和大家出国旅游买名牌包一样,挡都挡不住”。而此前也有业内人士断言,“2013年,会成为‘版权引进’年”。 

  在迎来版权时代的同时,此前占据电视节目半壁江山的山寨也纷纷退出舞台。 

  中国电视人通过看国(境)外节目的视频,照葫芦画瓢“扒”下来,就打造成了一档属于自己的像模像样的节目。   

  比如早期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就是克隆台湾的《非常男女》;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模仿英国的《百万富翁》;广东卫视《生存大挑战》则模仿美国的《生存者》。

  “之前许多电视台,对创意没有这么重视,他们觉得这是可以抄的。”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建珍说。但近年的事实证明,“山寨”只能学到一个优秀节目的“形”,却学不到其中的“神”。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黄芝晓更直言,之前国内各卫视之间并无“节目版权”意识,更无版权购买之说,“当年有一种说法,‘湖南卫视抄欧美,全国抄湖南’。所以,与其说这两年海外版权突然风靡,不如说,大家终于开始有了版权意识,不再‘山寨’了。”   

  海外节目版权成“香饽饽”  

  此后,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一系列版权纠纷后,引进节目版权逐渐成为流行的节目研发路径。

  2006年,湖南卫视引进了《舞动奇迹》,开启了节目版权引进的大门。而从2006年到2010年,湖南卫视花了上千万元的版权费,引进了《名声大震》、《挑战麦克风》等系列节目。 

  2010年,作为我国首个从国外购买节目版权的选秀节目,《中国达人秀》的成功让各大电视台意识到,好的节目模式可以带来丰厚的回报,随后,各大电视台纷纷开始购买海外节目版权。   

  与模仿不同,购买版权的电视节目会得到版权方的亲自指导,两方会对节目具体流程的调整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同时版权方会提供一本“宝典”,上有人员分配、拍摄流程、灯光舞美等详细介绍。  

  而对于这股引进潮,有乐观者认为,从原先简单的“山寨”到正式引进版权的进化过程,其实也是国内电视台逐步认识到节目模式真正价值的过程。但反对者则认为,引进海外版权是一种“拿来主义”,会让中国电视人养成一种“惰性”。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拿来主义”已经让国内电视节目开始依赖引进海外版权。在示范效应的刺激下,一些本来就缺乏自制节目的二三线卫视也纷纷加入竞标海外节目版权的潮流。    如今,在电视荧屏上已难觅本土原创综艺节目的踪影。

  有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国内不少电视台几乎将欧美成熟的节目版权模式全部买了一遍,韩国等地的模式也买得差不多,现在拉美国家的一些节目模式渐火,未来可能要去拉美抢购电视节目版权模式。  

  不过,一味引入海外版权并没有对国内电视节目产生太多的积极影响。相反,引进节目的同质化和集中播放已经引起观众的视觉疲劳。为了能在形式雷同的节目中争得较多眼球,一些节目不得不频繁制造话题和噱头,节目内容反倒居于次要位置。  

  “缺乏创新,盲目跟风,依赖海外模式成为目前国内电视节目市场的顽疾。这种情况下,电视节目竞争已经不能用激烈来形容,应该用惨烈来形容,有创新眼光、打破常态、节目模式求变求新才能走远。”电视节目研究专家刘牧说。  

  中国电视人的“自主研发”路  

  在刘牧看来,一味依靠买版权的模式无法长久;目前国内在电视节目模式上没有形成流水线、工业化式的生产,远未达到国外的产业化运作规模,中国电视人做节目主要依赖个人,产业化核心竞争力还很弱。 

  “引进版权只是救急之举,不能成为根本之计。”更有业内人士表示,提高中国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自身的原创能力。这不仅是卫视竞争的需要,也是未来我国电视产业参与国际竞争所必需的。 

  不过,随着“加强版限娱令”的出台,明年海外版权的引进将被严格限定——根据日前国家广电总局向各大卫视下发的文件,每家卫视每年新引进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1档,而卫视歌唱类节目最多保留4档。  

  有媒体称,这份文件的核心思想即包括优化节目结构,丰富节目类型;鼓励自主创新,加强引进管理;抵制过度娱乐,防止雷同浪费。  

  而针对“加强版限娱令”,有媒体透露不少卫视也已开始有所动作。   

  “我们其实早就有听过类似的风声,而且,版权节目泛滥的状况我们也早就有所察觉。”浙江卫视节目中心王姓负责人就对媒体表示,凭借《中国好声音》,浙江卫视已经将引进版权节目推到了一定的程度,接下来,就是研发自己节目模式的时候了。 

  “我们目前研发的新节目应该会比引进节目更适合中国观众。”上述王姓负责人说。  

  事实上,此前已有业内人士指出,引进过海外版权模式的团体,整体制作实力会得到提升,因为“真正的原创是在你具备一定的电视制作实务基础上的原创,如果你的实力还只能做一个特别小的演播室录播的节目,你要原创一个特别牛的模式,这是不现实的。” 

  “不引进的话,你永远不知道老外在玩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玩,知道了以后,再去原创的话,至少是在国际一流水准基础上的原创。”该业内人士说。  

  目前,已有国内原创电视节目不仅在国内取得成功更开始将版权输出海外。  

  比如,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就是为数不多的成功案例之一。而眼下,英国BBCW公司目前也在对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进行持续论证,最早有望在今年底达成购买协议。        

(法治周末)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news/yaowen/2013-10-30/25470.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