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鉴的话
四中全会来了!看看今天的中国媒体,几乎清一色的大头条。谁说这仅仅是中国媒体的富矿?外国媒体上同样热闹纷繁,中国这本大书,他们翻到了四中全会这一页,越读越来劲。
网罗全球媒体,竟然,在四中全会召开的第一天,世界上就有这么多关注和评论。翻译整理、消化归类,排排坐,做出了四个标签:依法治国、反腐制度、持久加力、经济获益。
关心国家大事的你,一定不能错过!
1、依法治国——首次成为主题
英国广播公司
如何推进依法治国,将成为此次四中全会最大的看点。而且这也是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作为主题。这也反映了中共领导层把树立法治作为首要任务,强调法律是中国政治生活的准绳,任何人不得逾越,以恢复公众对于司法制度的信心。
美国《纽约时报》
四中全会将向外界展示法治所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样也会采取有意义的措施推进新的司法改革。中国向着现代法治体系迈进的种种变革并不是“做样子”,而是反映了中共领导层认识到推进法治的重要性。每一次改革都为实现改变和开展新的改革提供了机会。
在中国领导人的眼中,社会稳定是让上亿人口在几十年内脱贫、实现经济增长、和平实现中国复兴的重要前提。中国的领导人意识到依法治国对社会稳定起到的作用,中国的法治改革前景值得期待。
总而言之,必须认识到,中国的每一次实现的或已承诺的改革,都为大量学者、社会活动家、革新派的官员以及普通百姓提供了机会去实施改革变化,并找到新的改革机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是真实存在的,然而推行改革的动力也是真实存在的。
新加坡《联合早报》
四中全会“法治中国”的主线呼之欲出,法治中国的总体规划及远景都将逐渐明确。
美国之声
这次会议可能批准期待已久的有关措施,目的在于给予法院更多独立性。此次会议还将采取更多步骤,强化目前声势浩大的反腐行动。
路透社
目前,中国政府正在推进的政治经济改革及反腐已进入攻坚阶段。将主题明确为“依法治国”,则指向“权大于法”这一公权力痼疾,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搬开绊脚石。
2、反腐制度——中国反腐制度化
新加坡《联合早报》
司法体制改革与反腐制度化将是本次会议的两大亮点。四中全会是否以及如何部署和落实,是观察中国未来走向的一个重要指标。
四中全会以司法改革为切入点讨论依法治国,将有助于中共党内统一认识,正视改革的艰巨性和困难性,完善政治体制建设,摆脱法律困境,消除改革障碍。
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20日特稿(文/于泽远)
“法治反腐”才是反腐治本的根本出路,不依法限权、依法问责、依法治贪,前期成果很难获得制度保障,“运动式反腐”只能带来旧病复发,甚至报复性反弹。
美国《华尔街日报》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45项司法改革目标,主要目的是削弱地方政府对地方法院的影响力。这样的目标或许看上去中规中矩,但如果能实现将标志中国在法治方面迈出重大一步。
3、持久加力——反腐运动常态化
英国《金融时报》
自本届中国政府就职以来,反腐就一直是其重要政策。这次反腐运动持续时间之长、力度之大,令几乎所有人震惊。习近平的反腐行动得到了中国民众的拥护,互联网上满是支持中国国家主席重拳反腐的言论。
美国《华尔街日报》
从其规模、强度、持续的时间以及落马官员的级别来看,习近平向公众表明,在清理贪腐问题上,他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
《国际财经时报》
如果中国政府切实要强化反腐运动的话,那么给予法院更多独立性,将会是十分重要而又必不可少的一步。
中共将以“怎样的力度和速度”推进依法治国,相信此次四中全会会议将会给出答案。
4、经济获益——依法治国、反腐制度化将有助经济发展
法国广播电台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讨论“依法治国”后,中国未来反腐将是场持久战,而且更加制度化,这有助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
路透社
四中全会推动的司法改革将有助于使私营企业和境外投资者在华获得平等待遇。
耶鲁大学教授史蒂芬 罗奇10月19日对香港《南华早报》的分析
推进法治旨在排除改革重组中的既得利益干扰,避免地方政府权力的分散和滥用导致的资源错误配置和扭曲激励机制。
法国《欧洲时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预期依次为7.4%、7.1%,但特别强调,放缓也是“一种健康的发展”。这表明了国际权威组织对中国经济的看好、对经济数据更理性的解读。同时,中国经济的“健康”与“可持续”,将惠及全世界。
韩联社
中国政府已经不再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目标,而是试图解决经济发展的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