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通讯员韩黎雯)近日,市一院消化内科独立成功开展首例内镜下粘膜下层剥离术。该手术简称ESD(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是经内镜下利用特殊的电刀将病变所在的粘膜剥离达到治疗目的的内镜下操作技术。主要针对早期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以及经EMR无法切除的良性肿瘤。与外科手术相比,ESD拥有创伤小,无需开刀,无痛苦,医从性好,恢复快,肿瘤清除彻底又无损其他脏器功能等优势。
市一院ESD的具体实施、推广者,消化内科副主任陈光侠,2014年在日本东京医科大学师从Gotoda教授(Dr. Gotoda在1999年将ESD技术用于切除胃早期癌症,他是国际上知名的胃早癌诊断专家及NBI的发明人之一,在胃癌诊断及ESD手术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学习此项技术,依托新引进的苏北地区仅有两台的全球最先进的胃肠内窥镜机器,为患者完整切除癌前病变,解除患者后顾之忧。
据陈主任介绍,57岁的患者崔某某,因“反复上腹部不适”入院,经过电子胃镜检查显示,胃体后壁广基隆起性病变,大小约1-2cm,表面有糜烂,超声内镜提示粘膜肌层的低回声病变,且粘膜下层明显增厚,性质无法确定,不排除癌前病变或早期胃癌可能。经过与患者的充分沟通,ESD手术成功实施,历时不到1小时,患者术后清醒即可下床活动。
市一院ESD的具体实施、推广者,消化内科副主任陈光侠,2014年在日本东京医科大学师从Gotoda教授(Dr. Gotoda在1999年将ESD技术用于切除胃早期癌症,他是国际上知名的胃早癌诊断专家及NBI的发明人之一,在胃癌诊断及ESD手术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学习此项技术,依托新引进的苏北地区仅有两台的全球最先进的胃肠内窥镜机器,为患者完整切除癌前病变,解除患者后顾之忧。
据陈主任介绍,57岁的患者崔某某,因“反复上腹部不适”入院,经过电子胃镜检查显示,胃体后壁广基隆起性病变,大小约1-2cm,表面有糜烂,超声内镜提示粘膜肌层的低回声病变,且粘膜下层明显增厚,性质无法确定,不排除癌前病变或早期胃癌可能。经过与患者的充分沟通,ESD手术成功实施,历时不到1小时,患者术后清醒即可下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