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讯 5年前,徐州在所辖114个乡镇中选取30个镇创建“中心镇”,通过分类指导、科学考核等体制机制创新,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如今,这些中心镇的城镇化率达40.2%,提高19.6%;公共财政收入超亿元镇,从2009年的3个增长到20个。
以市为核心、县为副中心,30个中心镇群星闪烁,徐州形成城镇化新格局,走出一条新型“镇兴”之路。
做出特色依托资源优势各展所长
徐州的两位“党政主官”曾在苏南工作过20多年,亲历其先行城镇化进程。市委书记曹新平认为:“我们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最突出的是避免过程性浪费,探索一条符合徐州实际的城镇化科学发展之路。”
2010年初,徐州市委、市政府拿出4750万元专项经费,对中心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布局,高质量引领创建工作。
规划编制科学定位各乡镇的资源禀赋、文化传统、功能形态和发展优势,把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和镇区功能规划“多规融合”,出台了《徐州市中心镇创建达标考核办法》,将中心镇分成工业型、综合型和商贸旅游型分类考核,引导错位竞争。中心镇实行申报创建、动态管理,连续两年未达标的取消中心镇资格,丰富创建内涵。
5年来,中心镇创建从过去简单比速度、比规模,转而比质量、比效益、比特色。利国镇依托铁矿煤港发展钢铁产业,仅钢铁产值就达千亿元;龙固镇形成煤化工、盐化工、光伏光电三大百亿元产业;欢口镇发展苏鲁边界商贸,吸纳周边1.5万人集聚创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10亿元;高流镇主打“花木之乡”,产品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每个镇都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金字招牌”。
研究中心镇创建的江苏师范大学朱舜教授说:“前年,全国提出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而徐州的中心镇创建谋划早、起点高,在全省率先提出分类考核、动态管理,与其它地方‘一评定乾坤’的做法不同,具有全国性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