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本网资讯 > 正文

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开创徐州文化发展新气象

核心提示: 图解徐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实施意见》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系列重大部署,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心骨,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主动力,以深入推进文化建设工程为主抓手,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协调、文化传承与改革创新相衔接、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促进,全面掀起新一轮文化改革发展热潮,全面提升文化强市建设的质量水平,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徐州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

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江苏建设成为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努力构筑思想文化建设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目标,今后5年,全市文化建设继续高擎“舞动汉风”旗帜,引领文化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努力提升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进一步强化区域文化中心地位,文化发展主要指标和文化综合实力在全省争先进位。

到2020年,九个方面得到提升

1.思想理论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2.核心价值观引领力进一步提升

3.宣传舆论引导能力进一步提升

4.文化传承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5.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

6.文艺精品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

7.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8.文化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

9.文化人才队伍层次进一步提升

工作重点

一、思想理论武装工程

亮点

1、扎实开展领导干部读书调研活动,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创建工作。

2、深化中国梦宣传阐释,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化、报刊网络理论宣传阵地化,加强高校、基层党校等阵地和专家宣讲团、理论志愿者等队伍建设,拓展和创新理论宣传的途径、方法、手段,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走进基层、走进群众。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工程

亮点

1、组织编撰核心价值观系列通俗读物,举办优秀讲座巡讲、视频展播等活动,创新开展公益广告宣传。

2、深化“学雷锋榜样、做徐州好人”主题实践活动,完善中国好人、道德模范推荐遴选、激励帮扶、学习弘扬“三大机制”。

3、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拓展“八礼四仪”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4、深入开展诚信主题实践活动,完善“红黑榜”发布制度。

三、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工程

亮点

1、加强事关徐州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研究,持续开展书记市长圈题、部门领导命题和社科基金立项研究,推出系列学术精品。

2、积极发展市级协同创新研究基地,加强各县(市)区和驻徐高校社科联建设,健全完善基层社科组织体系。

3、加大社会科学知识宣传普及力度,促进提升城市精神和人文素质。

四、“文明徐州”创建工程

亮点

1、实施市民素质提升行动计划,深入开展“百万市民学礼仪”等核心价值观培树实践活动。

2、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3、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城乡结对共建,强化民风建设和环境整治,确保2017年徐州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快县级文明城市创建步伐。

五、主流媒体发展壮大工程

亮点

突出党报党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核心作用,推进报网融合、台网融合,促进传统媒体、新型媒体优势互补、互动发展,创新媒体形态,打造手段先进、特色鲜明、传播力强、影响力大的新型主流媒体集群,保持报业、广电两大传媒省内领先、国内争先的良好发展态势,构建移动互联时代的竞争新优势。

六、舆论引导能力提升工程

亮点

1、推进徐州发布建设,完善新闻发布、政务微博、政务微信、“今日徐州”APP、“一把手”零障碍网络服务厅“五位一体”机制。

2、瞄准中国新闻奖、金话筒奖等专业奖项,打造一批名专栏名节目,培养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主持人。

3、推进依法治网,探索实行地方互联网管理条例。

4、加强网络安全监管技术手段建设。

七、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工程

亮点

1、做好地方文献、考古出土资料、历史文化名人传略和作品集注等文化典籍的整理出版工作,组织编撰《徐州史纲》、《徐州通史》、《汉学大系》等精品丛书,加快实施徐州文化世纪传承计划,推动徐州历史文化研究基地建设。

2、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广泛宣传推广《徐州简史》,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文化讲堂、地域民俗、道德礼仪等宣传普及活动。

3、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制作《徐州文脉》等电视专题片,开办徐州历史文化知识电视讲坛。

4、持续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加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和管理,提高数字化保护水平。

5、振兴和发展民间文化,抓好体现历史记忆、县域特色的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特色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文化生态保护区。

6、强化文化遗产解读,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进课程行动,扶持和发展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

八、特色文化品牌体系建设工程

亮点

1、深入实施“舞动汉风”工程,突出打造两汉文化品牌,推动“汉风”、“吴韵”比翼齐飞。

2、着力打造书画文化品牌,巩固“中国书法名城”优势,加快推进“彭城画派”走出去。

3、深入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抓好“淮海先烈精神”的传承、研究和宣传,加强红色教育基地建设。

4、努力打造好人文化品牌,精心建设徐州“好人园”,引领崇德向善风尚。

5、全面推进彭祖文化、收藏文化、武术文化、全民健身文化、生态休闲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建设,促进形成徐州特色文化品牌体系。

6、积极发展文化节会、展演展览、体育赛事、精品创作、民间工艺制作等重点特色文化项目,形成“一县(市、区)一品”发展格局。

7、抓好特色文化品牌宣传推介,提升文化品牌知名度、影响力。

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亮点

1、制定出台《关于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新一轮公共文化设施达标建设,全市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全面达到国家颁布标准。

2、抓好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和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及后续建设工作。

3、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点。加快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一批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数字农家书屋。加快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化进程。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加快推进阅报栏(屏)、书报亭标准化建设,建设一批实体书店、特色书店。

4、做好优秀公共文化产品展演展映展示工作,建立和完善影视剧资源、公益广告共享体系。

5、实施县(市)区文化馆、乡镇(街道)文化站服务效能提升计划,开展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

6、深化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制定文化机构管理规范、评价标准和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健全评价和反馈制度。

7、制定出台《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扎实开展“文化三送”下基层、高雅艺术进校园、进社区等公益文化活动,引导广场文化活动健康有序发展。

8、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特殊困难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人群的文化关爱。

十、文艺精品创作繁荣工程

亮点

1、发挥“五个一工程”导向作用,推动各艺术门类全面繁荣,促进徐州文艺创作“高原”之上出“高峰”。

2、积极培育文艺创作生产主体,扶持培育影视剧、戏剧、美术、舞蹈、歌曲等一批优势文艺门类,打造“彭城画派”、“新彭城书派”及梆子戏、柳琴戏、徐州琴书等地方性文化品牌,组织开展年度文艺精品百场巡展、百场巡演活动,推动艺术精品走进群众、走向市场。

3、抓好网络文学创作,壮大徐州“网络文学作家群”,促进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融合发展。

4、努力创设汉风文华奖、汉风文萃奖等文艺评奖制度,加强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批评,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十一、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工程

亮点

1、加快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以培育十大特色园区为重点,以壮大百家规模企业为骨干,以旅游千亿元产业为依托,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2、抓好“智慧徐州”建设机遇,促进文化与网络深度融合,积极发展基于网络的文化产品,加快文化产品生产传播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

3、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抓好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

4、加快文创研发机构发展,推进文创产业园区(基地)、重点文创企业、创意街区建设,扶持发展一批众创空间、扶持文化创客,提高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整体水平。

5、提升淮海文博园、徐州软件园等文化产业园区(街区)建设水平,完善园区认定评选扶持机制,引导文化产业集群化、差异化发展。

6、壮大文化产业发展主体,推动报业传媒集团、广电传媒集团、演艺集团、文产集团、文旅集团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整合盘活资源,尽快做大做强。

7、鼓励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

8、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出版印刷、演艺娱乐、广告传媒等传统文化产业、县域重点项目建设,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基础。

9、做优做强徐州文化博览会,突出社会效益、兼顾经济效益,加强会展基础建设,打造引领区域、影响全国的知名展会品牌。

10、大力培育促进文化消费,丰富文化消费业态,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

11、完善公益性演出补贴制度,通过票价补贴、剧场运营补贴等方式,支持艺术表演团体提供公益性演出。

十二、对外文化开放水平提升工程

亮点

1、制作推出一批徐州城市形象外宣片和外宣品,加大城市形象广告在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刊播力度,进一步讲好徐州故事,传播好徐州声音。

2、组织徐州文化演出团体开展优秀剧(节)目对外交流演出和商业性展演,办好徐州文化艺术精品和文化遗产出访活动。

3、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加快培育一批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产业基地,推动更多文化企业和产品走出国门。

十三、高端文化人才培养工程

亮点

1、加强“五个一批”人才培养,抓好理论、新闻、出版、文艺、文化经营管理等领域拔尖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选拔。

2、鼓励支持文化企业、文化单位按照发展要求,通过合作、租借、兼职、顾问等方式,引进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熟悉市场运作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3、推动不同文化艺术门类的“名家工作室”建设,加强高端文化人才及其成果的宣传推介。

十四、基层文化人才固本工程

亮点

1、加快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民间文艺队伍发展,培养基层文艺活动骨干和带头人。

2、发现培养一批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障文化传承发展。

3、加强后备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采取竞争选拔、专家推荐等方式,加快培育一批有潜力、有前途的优秀新人。

4、建立分级分类、分期分批的文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基层文化人才水平和能力。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文化建设工作责任制,落实党政“一把手”的“第一责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选优配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确保人岗相适、适岗适任。坚持乡镇(街道)党委专职宣传委员履行本职、抓好主业,担起担好基层宣传文化建设重任。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增强文化单位发展活力。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加快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形成一批有发展活力、有市场竞争力的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完善政策支持落实中央关于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系列文件精神,将财税、人才、土地、金融等政策分解落实。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文化遗产保护、文学艺术创作、重点项目实施和重大课题研究的投入力度。切实增强乡镇综合文化站(中心)、村(社区)宣传文化工作力量。设立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岗位,配置由公共财政补贴的工作人员。每个行政村(社区)设有不少于1个政府购买的宣传文化公益岗位。强化监督考核每年安排一批重大文化项目、重点文化工程,纳入全市“三重一大”和为民办实事项目,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部门责任,促进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加强文化建设工作考核,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

健全文化建设工作责任制,落实党政“一把手”的“第一责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选优配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确保人岗相适、适岗适任。坚持乡镇(街道)党委专职宣传委员履行本职、抓好主业,担起担好基层宣传文化建设重任。

加大改革力度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增强文化单位发展活力。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加快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形成一批有发展活力、有市场竞争力的国有文化企业(集团)。

完善政策支持

落实中央关于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系列文件精神,将财税、人才、土地、金融等政策分解落实。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文化遗产保护、文学艺术创作、重点项目实施和重大课题研究的投入力度。切实增强乡镇综合文化站(中心)、村(社区)宣传文化工作力量。设立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岗位,配置由公共财政补贴的工作人员。每个行政村(社区)设有不少于1个政府购买的宣传文化公益岗位。

强化监督考核

每年安排一批重大文化项目、重点文化工程,纳入全市“三重一大”和为民办实事项目,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部门责任,促进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加强文化建设工作考核,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开展一次文化建设情况绩效评估,定期发布各地文化建设情况。

来源: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版文字 徐州日报记者 刘苏 整理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news/yaowen/2015-11-24/257452.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