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 “立地顶天”的科学家
中国黄淮网山东济南讯(采编/刘龙 ) 沈志强,出生于1963年,山东荣城人,主要从事预防兽医学的研究与开发。本科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后在中国农业大学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现任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院长兼书记,研究员二级,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专家。多次受到习近平、李克强、王岐山、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他是第十、十一、十二届连续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1996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97年就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8年就获得国务院政府特贴等荣誉称号。2015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他还担任了山东省滨州市人大常委、省科协委员,滨州市科协副主席、滨州市残联副理事长等社会职务。兼任吉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滨州医学院等多所大学的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80多人次。
他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主持研发新兽药与饲料添加剂50多种,主持及参与制定国家、省标准和企业标准50余项,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首位)、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首位)、省星火科技二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2015年荣获滨州市最高科技进步奖。申报中国发明专利10余项,获中国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外观设计专利10余项。主编参编学术专著10余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0多篇,有100多篇被SCI、EI等国外权威刊物收录。
他一手抓科技创新,一手抓产业报国,“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硬”。他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勇做科技创新,产业报国的领头羊。
作为科学家,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先后开发出100多种国际先进水平的生物产品,并在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等多个生物技术领域取得历史性突破。作为科技企业家,他领办创建了滨州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山东绿都生物工程高科技园,兴办企业实体,建成全球最大的畜禽蜂胶疫苗研发生产基地。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行神圣职责 为构建和谐社会谏言献策,参与了《物权法》、《刑事诉讼法》、《立法法》、《食品安全法》、《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几十部法律的制定和修改。
做一个“立地顶天”的知识分子,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是沈志强始终如一的坚守!
理念篇:理念的力量无远弗届,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
日前,《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在诸多期望中正式发布。该《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
科技创新已成为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一个科研院所的领导,沈志强始终未敢忘记自己肩负的使命。这些年来,他带领科研人员坚持自主创新,勇攀高峰,取得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科技成果,为当地乃至全国的畜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他率先打破传统的疫苗制造常规,开创性地以具有广谱生物学活性的天然物质蜂胶代替传统的化学物质为免疫增强剂制造疫苗,独创发明了纳米蜂胶疫苗制造工艺技术平台,主持研究开发了50多种绿色环保型畜禽用蜂胶疫苗产品。这在兽医生物制品学与预防兽医学领域是一项新的重大突破,解决了部分疫苗免疫的关键技术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免疫学理论,有关技术指标居世界领先水平,疫苗的制备方法也获得了中国发明专利,部分成果被收录到《兽医免疫学》等多部大学统编教材。先后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首位),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首位),其中,两项重要成果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推广到全国各地,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2008年,沈志强申报主持了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猪瘟耐热保护剂活疫苗及其标准化防治技术产品产业化生产》项目。据他介绍,国外的冻干活疫苗80年代保存温度就是2-8℃,而我国由于技术落后至今仍是零下15℃,常常会因为保存运输不当造成免疫失败,既不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又给疫苗的保存运输,特别是出口造成了很大困难。为解决猪瘟耐热冻干保护剂活疫苗产业化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他带领100多人的团队,先后经历了3年的刻苦攻关,终于将猪瘟活疫苗的保存温度由原来的零下15℃提高到了2-8℃,从而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与垄断,实现了猪瘟耐热活疫苗的产业化生产,并在此基础上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猪瘟耐热冻干疫苗研发生产基地,创建了山东省耐热冻干保护剂活疫苗工程实验室。2012年,这项技术荣获了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猪瘟活疫苗系列产品也荣获山东省名牌产品,并连续多年实现全国品牌与市场占有率第一。为我国危害严重的猪瘟防控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除了这两项代表性成果,沈志强团队还紧跟国际科技前沿,加快转型升级并有一系列重要成果产出,与时俱进地研发了一批新型基因工程疫苗、动物疫病检测试剂盒与食品安全检测试剂盒。除此之外,在地方良种保护与选育上也多有建树,例如,他们选育的多胎多羔洼地绵羊具有多胎多羔、肉皮兼用、产肉性能好、抗逆性强、抗腐蹄病和四乳头等特点,适应了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牧业生产需求,是生产高档优质肥羔难得的优良品种,使这一具有800多年历史的地方品种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全世界难得的“宝贝羊”。目前已推广到新疆、青海、甘肃、北京、天津、河北等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总体来看,沈志强团队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已经涵盖了山东乃至全国畜牧兽医发展的主要领域,在预防兽医学、兽医生物技术、动物疫苗与保健品、动物繁殖育种等领域形成了自身优势。
沈志强正是在超前理念的驱动下,自觉的走上了这样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之路。尽管在他开拓的领域,已是高出云表,冠绝时辈,但他未敢有身跻星群的怡然,唯有小草居高的惶恐。他说:科学的探索和产业的追求只有目标,没有终点。
转化篇:科技成果惠及千万家
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看他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他为社会能创造多少财富,能让多少人从他的劳动中受益。"这是沈志强的价值观。他是一个能让自己的劳动为人民群众造福的人。
2004年,沈志强带领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领办创建了山东绿都生物工程高科技园,以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科学技术研究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应是为了应用,一种技术只有根植生产市场需求,才更有生命力;只有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才更有价值。”沈志强说。“我们需要发表在国际刊物上的SCI论文,但我们当前更需要写在大地上的论文。”
“我们需要的不是只能放在档案和展览馆的成果,而是能产生实实在在的质量与效益的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果。”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个科学家,针对我国科技创新与科技评价工作中出现的种种偏颇,他反复地向社会各界阐述他自己的观点,并多次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其主要内容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8号文)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的文件采纳,从顶层设计上打破了束缚在科技人员身上的种种体制机制枷锁,极大地激发了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园区建成后,沈志强探索出“研究院领办,企业化运作,研学产一体化”的运营管理模式;并在科技产业化的实践中总结出了“知识技术化—技术产业化—产业财富化—财富知识化”的“沈氏知识技术循环经济理论”,这些创新理论均为后期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其科学性也在实践中得到证明。
在沈志强看来,最好的科研成果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组装物化成新产品,形成一系列“傻瓜相机”式的新产品,企业和农民只要应用了这些新产品,就能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转型升级,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据了解,山东绿都生物工程高科技园是滨州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综合示范区。园内驻有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山东绿都生物科技公司,山东绿都安特动物药业公司,山东滨州绿都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共4家法人单位,形成了一个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完整产业体系。
其一期工程建成了绿都生物GMP产业园项目。其中,绿都生物疫苗GMP产业化项目,总投资2.6亿元,拥有10条GMP生产线,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畜禽蜂胶疫苗研发生产基地,可年产各种生物制品200多亿羽头份;动物药业GMP产业化项目与重大动物疫病消毒剂GMP产业化项目,拥有17条GMP标准生产线;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项目等均进入产业化生产。项目达产后可形成年产值10亿元以上、利税2亿元以上的生产能力。
如今,他们已有两项居世界领先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多项成果技术被农业部和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列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其中,猪瘟疫苗已成为农业部定点的国家政府采购产品,猪瘟疫苗、兔用、鸭用疫苗品牌与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猪瘟疫苗系列产品、新城疫疫苗系列产品获“山东名牌”产品称号。时至今日,已有200多个兽药产品、40多种疫苗产品贴着沈氏商标畅销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年创经济效益达20多亿元,同时,还解决了600多人的直接就业和10000多人的间接就业与再就业问题。
在畜牧兽医行业,园区的新型动物疫苗已成为滨州名副其实的靓丽新名片。
责任篇:牢记社会责任,服务现代农业
从业近30年,沈志强的心里始终装着农户,装着中国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据悉,无论多忙,他都会到当地群众的养殖场里去搞技术指导。
而为了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他坚持内强实力,外强服务。自1998年担任院长以来,他提出并实施了“用好现有人才、留住关键人才、引进领军人才、培养骨干人才、重奖突贡人才”的人才战略和“科研创新立院、人才高地强院、开放合作办院、管理机制兴院”四大工程,全面建设研学产合作创新特色研究院,院容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沈志强还大刀阔斧地对研究院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奖惩制度等进行了改革,营造宽松自由的科研环境,积极构建高新技术及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的平台载体,显著提升了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青年技术和管理人才。目前,园区已建有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国际合作交流中心、2个省级成果推广中心、山东省畜禽用蜂胶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生物技术与生物制品重点开放实验室等研发平台。
长久以来,沈志强视质量为产品的第一生命,他们的产品合格率达100%。
他以服务社会为已任,发挥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在畜禽疫病防治方面的优势,在全国同行中率先开通了畜禽科技“110”咨询热线,全天候为养殖户服务。现已发展到鸡、鸭、猪等8个专业100余条服务热线,服务范围延伸到全国各地30多个省市,每年无偿提供技术咨询3万余次,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神医线”和“致富线”。
沈志强还与有关单位联合启动了科技服务活动,制定并实施了“一十百千万”工程,即在全省范围内选择1个市、10个县、100个畜牧兽医相关龙头企业、1000个养殖小区和10000家养殖户,进行重点科技支撑、科技支持和科技服务。
他组织科技人员利用建立示范基地、联系百场千户、科技下乡等活动,在广东温氏集团、六和新希望集团、广西桂柳鸭业、四川铁骑力士集团、得利斯集团、山东光大集团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一些养殖小区及农业合作专业组织,建立了科研推广示范基地和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点,现已在全国建立科研成果推广示范基地百余处,服务的国内知名企业达百余家。
他们还积极发挥技术优势,从畜牧兽医的生产需求中选择科研课题,推进新技术在畜牧兽医生产中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到千万家,让自主创新科研成果变成了农民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回顾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发展之路,沈志强说,“科技自主创新是科技事业发展的后劲之所在、核心竞争力之所依、前途命运之所系,是全院的首要任务;研学产合作创新是全院产业报国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与生命;科技推广服务是全院人才为本,服务社会的重要公益职能。今后将继续努力提升全院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拓展畜牧兽医产业科技生态圈,以产业科技生态圈为杠杆,放大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引领现代畜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责任编辑:滕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