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张建星(左二)和秘书长王一彪(右一)向人民日报驻村第一书记时圣宇(左一)了解粮食收成情况
人民网郑州1月28日电(霍亚平文/图)脚上沾满泥土,方知群众所需所盼。1月25日,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张建星和编委、秘书长王一彪带领扶贫工作组,来到报社扶贫点河南省虞城县稍岗镇韦店集村,看扶贫村村容村貌,听困难户脱贫心声,探寻“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精准脱贫路。
看村貌、听民声,方知群众所需所盼
晴冷的天,寒风凛冽。中原大地万木萧瑟,田野里却是绿意盎然。
车进韦店集村,穿过一座新修的小桥,在4米多宽的水泥路两旁,一排排刷着白漆的房子在阳光直射下分外靓丽。
一声汽笛声仿佛惊醒了熟睡的村庄,车停在一农户家门口,迅速围来了男男女女的老乡。
“你们是从北京来的吧,人民日报社小时书记的同事吧,欢迎回家啊。”村民张起云笑着引导客人们往家走。
村民口中的小时书记叫时圣宇,是人民日报社在去年7月份派驻河南省虞城县的扶贫第一书记。
“我们是来看看乡亲们过得怎么样?也看看圣宇在这里干的怎么样?”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张建星被眼前的景象感染,院内两口架在土灶台上炖肉的大锅滋滋冒着热气,男人在烧锅,女人在包饺子,他也挽起袖子,和老乡们边包饺子边唠家常。
不能光听还要实地去看。自掏腰包吃了农家饭后,一行人径直来到村北头的养鸭场。2500多只鸭子正在啄食,“鸭司令”却是位回乡创业的女大学生李亚芳。她说,“这是时书记支持的扶贫项目,鸭蛋由合作社回收,没有风险。目前,村里有8个这样大的鸭棚,预计年收益80万元。”
围绕农字做文章是时圣宇琢磨出来的扶贫经。“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柴鸡养殖基地正在洽谈、两家从事“互联网+”的农业公司已经成立、黑小麦石磨粉即将面市,普惠式扶贫、重点带动扶贫和创建一个核心品牌的“一体两翼式”精准扶贫举措正在这里落地生根。
远景很美好,但现实依然很残酷,村里还有134户470余人生活在贫困中。在86岁的老党员张贵玉家,张建星握住老人家的手,叮嘱地方官员一定想法重建3间土房和一个窝棚似的厨房,“帮扶困难户从老党员做起。”
在62岁的村民李远江家,他的妻子患有风湿病,老两口从3亩地里刨食,日子也过得很紧巴。“小时书记有头脑,肯定会帮大家致富奔小康。”
困难与希望同在,再穷不能穷教育。在韦店集村小学,看到小学门窗修葺一新,学生们大声喊着“时圣宇好帅”,同行的人民日报社秘书长王一彪也伸出了大拇指。
漫步到村南口,大家被路边房子里传来的机器声吸引过去。4间屋内,10多名妇女正在制作钢卷尺,还有一个4岁的小丫头也在帮奶奶打下手。负责人梁瑞敏说,她这个小作坊年利润可以达到100多万,目前吸纳10多个贫困户就业,“时书记要帮俺扩大规模,来年要赚大钱。”
多方征求建议,问策脱贫路
韦店集村只是虞城县贫困村的缩影。县长白超介绍,全县还有148个贫困村11.2万贫困人口,“三年稳脱贫,五年奔小康”依然任重道远,但全县干群有信心,也希望媒体能帮忙推介产品、引进企业。
而整个商丘市的扶贫形势也不容乐观,商丘市副市长张家明提出了五个扶贫理念,即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和社会保障扶贫。
听了地方汇报后,王一彪深有感触,他说扶贫要吃透精神,对“小时书记”筑路修桥引进新理念点赞,但看了贫困户后深感扶贫依然任重道远。他表态,要做好联络员,将报社扶贫政策落实到位。
“我们是‘门外汉’,此行是来求解脱贫路。”张建星说,对地方的诉求,报社编委会一定想法解决。扶贫攻坚意义重大,人民日报编委会历来高度重视,扶贫组下一步将围绕地方党委,发挥舆论扶贫作用,围绕对口帮扶多办实事、多办好事,并于今年选派优秀处级干部到虞城挂职,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张建星看望86岁老党员
秘书长王一彪与小学生交谈
看望小学学生
看望驻村第一书记的住所
在村民家中座谈
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张建星和村民一起包饺子
走访家庭作坊
走访驻村书记帮扶点
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张建星讲话
与村民合影
合影
向人民日报帮扶村进行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