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本网资讯 > 正文

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三条底线 图解

 

中农办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三方面新举措促三农发展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唐仁健(人民网记者 李彤摄)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唐仁健(人民网记者 李彤摄)

相关报道:

人民日报社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塑造中国农业未来的关键之举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怎么看怎么干

中央一号文件,给“三农”送了啥大礼?

专题报道:聚焦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人民网北京2月6日电(记者夏晓伦 李彤)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全局的基本盘。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四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历年一号文件都有各自的主题,与往年相比,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以往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做了怎样的延续,又提出了哪些新意?

今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唐仁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接受人民网记者提问时表示,2017年一号文件本着求实创新的原则,与时俱进地提出了新的政策举措,主要包含三大方面。

注重抓手、平台和载体建设

唐仁健表示,任何工作、任何政策如果缺乏平台、抓手和载体的话,往往落实不下去,所以今年一号文件在这方面给予了格外重视和关注。主要体现为“三区、三园、一体”:

“三区”就是粮食生产的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的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区。粮食生产功能区是为了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包括稻谷、小米、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习总书记一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而且碗里尽可能装中国粮。建设中国农产品生产的保护区,是为了确保我国重要的农产品能够保持基本自给,这些品种包括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胶这五大产品。建设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区,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三园”指的是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主要是聚集现代的生产要素,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相互融合。主要目的是形成现代农业产业的集群。建设科技园,主要是突出科技创新,科技应用、实验示范,科技服务与培训等功能,这和刚才的产业园有所区别。目的是要打造现代农业的创新高地,这个落在创新高地上。创业园,现在很多回乡下乡返乡创业的人才,他们要创业创新,要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平台,现在很多地方都打造了这样的创业园,效果非常好。

"一体"是指田园综合体。文件特别规定,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业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收益(这个是前提),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总体上来讲,通过‘三区、三园和一体’的建设,来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促进三产的深度融合,把农村各种资金、科技、人才、项目等要素聚集在一起,加快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唐仁健说。

优化农业资源和要素配置

唐仁健还表示,这次文件十分注意优化农业资源和要素的配置,提出要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整合撬动财政金融资金,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等方面的政策,就是人、地、钱这些要素。

缺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瓶颈,我国农田有效灌溉系数只有0.53,比很多发达国家低了0.2个点。尤其在华北、西北、东北这三北地区,是粮食生产的主产区,但是现在地下水超采非常严重,同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也很不均,多年以来我们搞一些引水、调水、南蓄水的工程是非常必要的,今后这些工程还要搞。但是从长远看,从中国的国情看,解决好缺水和高耗水问题,最迫切、最有效的途径还是搞节水。因此,这次《意见》强调要把节水作为一个方向性、战略性的大事来抓,提出要加快完善一整套、一系列促进农业节水的政策体系。

在财政资金使用方面,这次文件提出要做好整合和撬动这两篇文章。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财力增收也很困难,不像以前那样可以两位数以上的、大幅度的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增加政府对农业农村的投入,这次总量强调的是适度增加,整合就是通过对存量资金进行统筹整合,集中力量把应该办的事情办好,撬动就是用财政资金作“药引子”,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社会和金融资本,更多投入农业和农村的建设。

在用地政策方面,文件提出了闲置宅基地利用和允许村庄整理节约的土地,用于乡村休闲、旅游等新产新业态。

加强农业主体建设和人才保障

“我们认为有新意的地方,就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见物也见人,也就是在农业的主体和人才的保障方面,给予了相当篇幅的关注,提出要积极发展“三位一体”的综合合作,要培育乡村的专业人才和工匠等政策。”唐仁健说。

唐仁健表示,合作社的建设已经很多年了,现在效果也非常好,下一步重要方向或者主要途径是,文件中提出,要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这“三位一体”的综合合作。因为近些年虽然专业合作社有很大发展,但是功能不全、服务单一、规模小等问题还非常突出,通过“三位一体”的综合合作,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唐仁健也指出,在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中,包括民居民宅,既不规范,也不符合乡村地域特点的美观,问题在于很多情况是用城市的理念,用城市的研究院、规划院、设计院去搞农村的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出现了结合不好的问题。所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关注,提出今后高等学校、职业院校要开设乡村规划建设、乡村住宅设计等相关专业和课程,要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扶持一批乡村工匠。

点击进入专题页面

 

 

改革要牢牢守住三条底线(政策解读·聚焦中央一号文件②)

 

解读人: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赵  阳  罗  丹  王  宾  陈春良  采访人:本报记者  赵永平  顾仲阳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主线。这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思路的重大转变。如何做好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当前,农业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并且主要是结构性、体制性的问题。

  以粮食生产为例,一方面粮食总产量不断增长,另一方面进口量、库存量也在增长。2016年全国粮食总产达12325亿斤,进口粮食却高达2500亿斤。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品种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农业供给侧结构怎么调?

  突出“优”字,调优产品结构。优化种植结构,按照“稳粮、优经、扩饲”思路,统筹调整粮经饲三大种植结构,推进种养加协调发展。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立足比较优势,优化区域布局结构,重点依托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引导农产品生产加工向主产区、优势区转移集聚。

  突出“绿”字,调好生产方式。以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深入开展农兽药残留超标特别是养殖业滥用抗生素治理为重点,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加大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力度,继续实施轮作休耕,搞好生态修复,以“退”为“进”,让农业更“绿”。

  突出“新”字,调顺产业体系。要大力发展现代食品工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建好用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返乡下乡创业园等平台。

  需要强调的是,做好农业结构调整,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粮食生产、不再关心基本供给量。要牢牢守住三条底线——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全面激活市场、要素和主体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改革,动能在改革,根本途径是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深化改革核心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激活市场,用市场的力量发掘农业农村潜力。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与农民利益并重的原则,有序扎实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提高政策指向性和精准性。

  激活要素,撬动农业农村资源的市场价值。要不断深化和分类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重点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确保农业农村投入适度增加。保证增量,更要用好存量,通过改革完善财政支农投入机制,提升支农资金使用效能。要多层次多形式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推动金融资源向农业农村倾斜。

  激活主体,把农村打造成干事创业的热土。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进一步加强对规模适度家庭农场和各类经营性服务组织的扶持,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 人民日报 》( 2017年02月07日 02 版)

 

 

农业结构调整千条万条

如果农产品不安全 改革就不算成功(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

 

 

本报记者  顾仲阳

  制图:李姿阅 张芳曼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唐仁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解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绿色发展、质量兴农应该走在前面

  现阶段老百姓对农产品、食品的最大关切概括起来是六个字:优质、多样、个性,其中优质方面最大关切就是吃得安全、放心。

  “这一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尽管改革要求很多,但最突出、最重要的就是要绿色、安全和放心。这次农业结构调整千条万条,如果这一条解决不好,恐怕就不能算成功。” 唐仁健说。

  “农业的绿色发展,质量兴农,应该说比别的领域、别的行业要求更为迫切,也应该走在前面。”唐仁健说,在农业绿色发展、质量兴农方面,一号文件主要提出了四方面具体举措。

  一是释放了转变农业发展导向的强烈信号。在以前多年讲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基础上,新提出“农村增绿”要求。

  二是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主要是健全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收储运销全过程的质量标准体系,用标准、规划来引领农产品优质化。同时着力培育和保护农产品品牌,让品牌为农产品担保。

  三是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把农产品质量提升和生态环境改善统一起来、结合起来,提出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等措施。

  四是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监管体制。进一步压实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织密织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网络。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获突破性进展,积极效应逐步显现

  在介绍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进展和成效问题时,韩俊表示,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积极效应正逐步显现。

  首先,激活了市场。实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时,高价收购的玉米只能在粮库里睡大觉,东北玉米市场比较萧条。取消临时收储政策以后,多元购销主体入市,去年“北粮南运”日益活跃。

  第二,搞活了产业链。随着玉米价格随行就市,上下游的价格关系逐步理顺。现在国内玉米价格降下来了,畜牧业过腹转化和玉米加工转化规模不断扩大。

  第三,提升了国产玉米竞争力。2013年7月开始,国内外玉米价格开始“倒挂”。到2015年5月、6月,国内外玉米每吨差价高达1000元。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后,国内外玉米价格逐渐持平,到2017年1月,国内玉米价格已低于国外进口到岸完税价每吨50元,去年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减少了30%—40%。

  第四,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玉米价格回归市场后,逐步校正了农业资源配置的扭曲。

  第五,农民种玉米的基本收益得到了保障。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市场定价加生产者补贴,按照2014年的玉米种植面积和平均亩产折算,一斤玉米财政补贴2毛钱。卖粮收入加上补贴,普通农民种玉米有利可图。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能为推动而推动

  农村土地制度在农村是一项具有基石意义的制度,对这项制度的改革,中央历来持审慎态度和稳慎导向,一直提的原则性要求是“稳定和完善”,稳定在先,完善在后。“在农村土地制度的问题上,有些方面总认为现在推动不够、创新不够。我认为不能为推动而推动、为创新而创新,一定要本着看准的,而且是长期、用大历史观看准的,我们再来动、再来推。有些没看准的力求不动、暂时不动,因为改了、推了,如果不准不妥的话,有可能犯历史性、颠覆性错误。”唐仁健表示。

  但是任何制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与时俱进的问题。根据各地试点探索,一号文件在土地制度方面提出几点推进措施:

  第一,“三块地”试点试验。去年开始,中央已安排在全国33个县进行试点,今年年底准备进行评估总结验收。去年推行的面还不够宽,土地征收制度只在3个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在15个县,宅基地制度改革在15个县推行。“今年在这项试点上,中央一号文件提的要求是统筹协调推进,这六个字的意思是要把征地制度和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这两项推广到33个县,面扩开了。”

  第二,维护进城农民“三权”即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五中全会提出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地方对有偿资金从哪儿来感觉非常困惑。因此,一号文件明确,可以多渠道筹集资金,按规定用途,用于集体对进城落户农民自愿退出承包地、宅基地进行补偿。

  第三,探索赋予农户更加完整的宅基地用益物权,适度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一号文件要求,认真总结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在充分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防止外部资本侵占控制前提下,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维护农户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占有和使用权,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同时,在控制农村建设用地总量、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以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 人民日报 》( 2017年02月07日 02 版)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news/yaowen/2017-02-07/384279.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农业  农村  改革  文件  玉米  中央  建设  制度
农产品  发展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