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平台 招引人才 助推发展 『科技镇长团』的三张答卷 |
成功对接高层次人才、引进诺奖获得者和“千人计划”专家、协助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举行各类产学研对接活动……市第七批、省第十批“科技镇长团”肩负着助推徐州科技创新的重任,将人才、科技、信息、管理、资金等现代生产要素导入我市县域乡镇,强化创新资源要素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对接,在短短一年时间就交出了金光闪闪的三张答卷,成为活跃在我市基层科技创新战线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答卷一:架起地方与高校院所间互动发展的“桥梁” “每个科技镇长背后,都是一所或几所高校资源。”这句话道出了科技镇长们的“含金量”——市第七批“科技镇长团”94位成员,86%来自市外高校院所和机关事业单位,其中74%来自“211工程”高校及上级机关。 如何把“含金量”转化为县区发展的新动能?市第七批“科技镇长团”积极牵线搭桥,推动高校院所的人才、技术优势与地方企业的资本、产业优势紧密结合,引导创新要素向基层一线集聚,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睢宁“科技镇长团”履职后,深化与东北大学合作,推动与东北大学签订“徐州特种钢产业研究院共建协议”,计划两年内建成“特殊钢异型材及制品研发平台”与“高品质特殊钢异型材生产热模拟试验平台”,助推全县钢铁产业转型升级。 与之类似,丰县团联系建成“南京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丰县分中心”“山东大学丰县电动车关键技术研究院”;沛县团建成“江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沛县分中心”“沛县中科院特色资源高值化利用研发中心”;贾汪团建成河北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贾汪分中心等平台载体;云龙团联合南京理工大学等十多所高校成立“中高淮海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立“中国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平台”…… 一头连着高校,一头连着地方,“科技镇长团”发挥着产学研结合“双面胶”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市前七批“科技镇长团”共推动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各类研发平台500余个。 答卷二:招引人才推动县域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科技镇长们基层发力,当好招才引智的“红娘”。 8月1日,以诺贝尔奖化学奖得主、德国生物化学家哈特穆特·米歇尔命名的“诺贝尔奖工作站”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揭牌。米歇尔教授联手国内糖尿病治疗领域领军企业万邦医药,强强联合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这个全市第二家诺贝尔奖工作站成立的背后,是经开区“科技镇长团”牵线搭桥、多方努力的结果。 来徐之后,市第七批“科技镇长团”利用自身资源,推动科技、人才工作机构设到了乡镇、园区,通过组织实施科技人才工程,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充实了基层科技人才工作队伍,提升了工作层次和水平,助推了企业转型升级。 丰县团联系引进南京大学张辰宇教授,研发治疗乙肝功能性生菜,建立了专业化种植基地,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睢宁团引进四川大学石碧院士,建成南海皮厂企业院士工作站;邳州团引进山东大学“千人计划”专家赵忠熙团队与徐州黎明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研发大蒜保健品;新沂团协助中腾石英引进上海交大和吉林大学的两位“千人计划”专家,使产品由低端的石英粉升级为高端电子芯片封装材料。 充分利用“科技人脉”,贾汪“科技镇长团”还成功举办了“江苏企业家贾汪行”“教授博士贾汪行”“贾汪企业家进高校”等活动,邀请近百名专家到贾汪考察对接,促成澳大利亚院士张东柯先生、清华大学姚有为教授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在贾汪创业。(下转0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