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城市、用时近两个月、行程1800公里—— 一次大运河文化的穿越之旅 |
千年大运河水,延绵流淌不息。 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 江苏是大运河沿线河道最长、流经城市最多、运河遗产最丰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1797公里的大运河,江苏段全长690公里、占了三分之一,江苏有8个地级市、近一半的人口沿运河而居。省委书记娄勤俭在调研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时强调,要深刻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高度责任感和强烈使命感,加强整体谋划、做好科学规划,系统推进我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让这一历史文化符号在新时代焕发新风采。 古老大运河,焕发新春。就在今年暑期,来自江苏师范大学敬文书院的“走进民族文脉大运河,打造中华文明金名片”大运河文化调研团,选取通州、临清、徐州、淮安、苏州、扬州、杭州7个运河沿线城市,用时近两个月、行程1800公里、调查遗址近40处。 一次文化的寻访 为做好实地调研工作,调研团走进基层,深入运河文化的第一线,寻找当地的居民、渔民、摆渡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包括苏州曲艺、窑湾运河大鼓、运河号子等进行口述记录,留下文化风俗、运河遗址、文物古迹等珍贵的第一手调研材料。 杭州的大运河博物馆、苏州的评弹博物馆、淮安的漕运博物馆、清江浦纪念馆、洪泽湖的勤廉史馆……在影视、文物的观赏和管理人员的宣讲中,调研团成员们逐渐在心中还原出运河影像,运河沿岸的生活记忆于此找到共鸣,大家感受到自身与运河之间的关联。 实地走访中,调研团成员也看到,大运河沧桑变化、历代修整、沿线地域拆除改建,导致即使是当地的居民,多数人对大运河仍缺少了解,或是知之甚少,可见其中的文化淡漠。因此调研团认为,进一步发展大运河文化,普及文化知识,创造文化共鸣,是当今建设大运河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新青年的新作为 每到一处,调研团成员都与当地的专家、学者、运河文化爱好者进行深入交流。在徐州,沿着运河沿岸漫步,调研团与运河文化爱好者秦峰一起“走运河话运河”。无论是万历年间的中运河开发,还是当今的中运河年通航货运量;无论是发生在运河上的故事,还是古镇巷里的风俗佳话;无论是会馆建筑特色,还是戏曲桥段文化内涵……秦峰都如数家珍。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窑湾人,中运河的故事与他的记忆早已交融,多年来对于运河文化的研究学习,更是让这个年过半百的中年人时常陷入思考。 临清的刘英顺,40多岁时开始关注临清运河的胡同文化,至今已逾10年,10年期间记录下临清每一条街巷,以一本《临清胡同文化》写下曾经的运河故事。“保护的目的是利用,给老百姓带来利处,让子孙后代受益,如果保护带不来研究成果,给老百姓带不来好处,空保护那不就是善意的破坏?”刘英顺的一席话让调研团成员陷入思考。 扬州是大运河开凿最早的河段之一,京杭大运河的申遗也由扬州牵头完成。在这里,调研团走进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了解到许多大运河申遗方面的细节,并从世界文化遗产的角度重新认识了大运河的文化价值。 调研团成员王佳鑫认为,目前,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已成为国家层面的重要议题。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更应该以积极的面貌参与其中,以青年的视角探索,从基础的实践活动中让更多人了解大运河,弘扬大运河文化,打造中华文明的金名片。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魏宁 通讯员 丁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