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乡村振兴,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近年来,沛县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打造文明乡风,让群众“富口袋”的同时,加快“富脑袋”。
移风易俗带来清新乡风
“让我们以茶代酒,一起举杯,祝贺老周喜抱麟孙!”前段时间,在汉源街道刘元社区,进行着一场简约而隆重的喜宴。不设礼簿、不发喜面,桌上无烟酒,虽然没了排场,但热闹气氛更胜从前。
“作为土生土长的沛县人,‘人情网’很大,你送礼我回礼,有时赴宴多了,手头也紧,心情很烦。”前来赴宴的蒋庆说,“而且吸烟、喝酒不利健康,这样多好,不计较繁琐礼节,大家更轻松了,感情也更亲密了。”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婚丧嫁娶等铺张浪费、盲目攀比之风愈演愈烈,很多当事人打肿脸充胖子,结果苦不堪言。为改变这一陋习,汉源街道大力推进移风易俗。
别人都大操大办,自己破这个例是不是太逞能。“起初大家确实有这样的想法。”刘元社区党支部书记刘纪说。怎么办?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深入剖析移风易俗的好处,而且发动党员干部、威望人士带头执行。
如今,在许多人看来,推进移风易俗是基于对群众“深恶”与“无奈”心理的充分理解,扭转这种局面,就是“为群众减负”的顺民心、解民忧之举,十分支持。“少了攀比斗阔,多了文明风气。红事喜庆热闹,白事庄重严肃,不丢面子不浪费,大家都支持欢迎。”刘纪说。
“好婆媳”,乡风文明的引领者
“笑得这么开心,是不是儿媳又给你惊喜了。”日常走访中,看到正和他人聊天的村民李玉侠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张庄镇夹河村党支部书记韩方喜给她开玩笑地说。
“当然。有这样一位儿媳真好,羡慕去吧!”李玉侠得意地回答。
李玉侠的儿媳叫汪岩,从2010年村里开始评“好婆媳”以来,年年榜上有名。
汪岩从过门后就主动承担起照顾丈夫的奶奶的责任,给老人喂饭、擦身、洗衣服,耐心细致,从不厌烦。对待李玉侠更是如亲妈妈一样,抢着做饭、打扫卫生,每到母亲节、李玉侠的生日,都给她送礼物,婆媳之间从没红过脸。
“汪岩真是个好人。”周围的乡亲说,嫁到夹河村的几年来,不但尊老爱幼,还和邻居相处的很和睦,从不和任何人争吵。有时有人说她憨,她总是笑着说:“吃亏是福!”
“她真是好福气啊,拥有一位把公公、婆婆当做自己的爸爸、妈妈的好儿媳。”大家不由夸赞,李玉侠脸上的笑容愈加灿烂。
随着社会发展和家庭生活模式的变迁,婆媳关系已成为现代家庭关系的枢纽。良好的婆媳关系,不仅能促进“小家”幸福美满,还能促进社会大家庭和谐文明。
韩方喜介绍,该村大力开展“好婆媳”评选,让他们成为乡风文明的引领者。
多彩文化生活提升农民幸福指数
“走,跳广场舞去!”每当太阳落山,路灯亮起,安国镇张双楼村的乡亲们便陆续到广场,伴着音乐翩翩起舞。甩手、扭腰、阔步……整齐的动作、动感的节拍、优美的舞姿,展现出大家的无限活力,让人顿觉一股和谐新风扑面而来。
休息间隙,村民邹萍还和舞伴们交流着动作要领,“走十字步时要扭腰,挺胸收腹,面带笑容……”她介绍,音乐都是从网上下载的,用U盘插到播放器上就可以了。舞也是从网上学的,有的人先学会了,再教给其他人,过几天就学个新的,大家也有新鲜感,现在村里的广场舞队伍越来越大。
优美的旋律在空中荡漾,幸福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近年来,安国镇在引导群众兴产业、增收入的同时,顺应大家求知、求乐的愿望,全面建设“文化村”,培养“文化人”,让人们在家门口乐享多彩文化生活。
在润物无声的文化活动中,先进的、科学的、现代的文化被带进了家家户户。如今,该镇人人争做“新型文化人”,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社会风气也跟着有了好转。“现在大家互敬互爱的多了,吵架拌嘴的少了;吹拉弹唱的多了,打牌赌博的少了;移风易俗的多了,封建迷信的少了。”今年70多岁的退休教师孟荣国高兴地说。
见微知著,被文明乡风浸润的沛县,幸福之花必将广开着、常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