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世君
最近郑州的“高光时刻”接踵而至——先是常住人口突破千万,再是GDP突破万亿、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正如专家分析,GDP突破一万亿和人口突破一千万,是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得到认可的两个硬性指标,意味着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底气更足了。
如果说万亿的规模只能让我们从整体上打量出郑州经济的“体量”,那么,更为具体的指标或许可以让我们深入地窥探到郑州的“体格”。最近,有学者引入“经济密度”指标,将郑州和其他14个GDP已破万亿的城市进行对比,测算城市的单位面积经济产出效率。结果表明,郑州的经济密度在“万亿俱乐部”城市中跻身前十。如果只比较“万亿俱乐部”城市的每万人为政府贡献的财政收入情况,作为“万亿俱乐部”的新秀,郑州每万人为政府贡献的财政收入的排名也较经济总量排名出现了位次前移。也就是说,郑州的万亿GDP在“量”和“质”上,表现都不错。正如有论者所言,郑州“万亿俱乐部”的入场券拿得“实至名归”。
近年来,成都代管简阳、合肥拆吞巢湖、济南合并莱芜、西安代管西咸新区,中西部各省不约而同地做大中心城市,提升省会首位度,以增强其集聚辐射能力,形成了强省会崛起的时代趋势。经济总量全国第五、坐拥一亿人口市场腹地的河南,迫切需要一个明星型中心城市,来承接、吸引、集聚和消化各种资源,以在区域竞争中立于主动之地。无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参与区域竞争,还是支撑中部崛起、服务全国大局,都需要郑州这个龙头高高扬起来。郑州先发展起来,才能辐射带动全省各地加快发展。如今郑州一举实现常住人口破千万、GDP破万亿、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充分说明我省多年来做大做强郑州以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的战略,顺应了发展潮流、踏准了时代节拍,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GDP过万亿,是一种量级和能级的跃升,意味着此前一些不敢想、不敢干、干不了的事情,现在有条件做了。先是国务院明确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再是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提出以郑州为中心,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从融合“1+4”大都市区到支撑中部崛起再到实现国家意图,郑州肩负的使命越来越多,社会各界对郑州发展的预期越来越高,也意味着郑州需要放眼世界、立足全国,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魄力,来谋划未来发展,勇挑“龙头”重担,叫响“郑中心”的名号。
人口和经济总量的急剧增长,将进一步吸附人口、资本、创新等发展要素的不断积聚,从而形成规模效应,提高经济效率,催生更多创新和引领型产业的发展。通常来说,迈过万亿门槛之后,城市经济将加快转型升级,向“高精尖”迈进,向高质量发展进发。据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分析,判断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三产的比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据媒体报道,2018年郑州经济形态加快由生产型城市向服务消费型城市转型,产业中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一产二产之和,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超过传统高载能产业10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智能传感器、轨道交通车辆等新兴产品增长20%以上。这也说明,跻身“万亿俱乐部”的郑州,也迎来了转型升级的机遇“窗口期”,必将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上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千万级别的人口,背靠一亿人口腹地,且城市年轻指数位列北方城市首位,郑州所蕴藏的市场容量和消费潜力无疑是巨大的。在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从外向型转为内需型,内需动力也从投资驱动转变为消费驱动的语境下,郑州当仁不让地坐享人口红利和消费红利,为内需驱动经济增长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在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郑州的这种发展态势和GDP突破万亿的消息一样,都引导了一种积极预期,传递了经济增长的坚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