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蔡思祥 通讯员 王本奉)徐州-上海蔬菜外延基地,是徐沪两地同向用力、真诚合作、共同探索的合作新模式。在外延基地的框架下,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构筑了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市场合作共赢新机制,徐州蔬菜入沪交易“量效齐增”,一季度,全市入沪蔬菜交易量30.14万吨,交易额16.7亿元,挂牌基地供应上海市场蔬菜17.4万吨,同比增加89.6%;销售额11.38亿元,同比增加93.1%。 徐州市蔬菜播种面积每年稳定在670万亩左右,年均总产量约2000万吨。设施面积220万亩,形成以环城区、东陇海线、黄河故道沿线、丘陵高亢山区4个特色产业带,培育出设施瓜菜、出口创汇菜、应时鲜果、花卉苗木4大产业集群;粮食作物方面,拥有270万亩优质稻米,500万亩小麦,优质强筋麦和优质食味米面积不断增加。2018年徐州市农业瞄准上海市农业新业态、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以常年保供四季保鲜的优质时鲜蔬菜,丰富上海市民的绿色消费需求。按照《上海市外延蔬菜基地生产经营评价指南》要求,对标评价基地规模、种植品种、检验检测、标签标识、追溯功能、视频监控等各项指标。历经3个阶段现场考察和县区自查自评、市级初评、上海方面综合评定,在上海市商务委的大力支持下,徐州市有20家蔬菜基地正式挂牌,不但实现了全市7个涉农县(市)区全覆盖,而且每个涉农县(市)挂牌基地均在两个以上。徐州市在上海设立了特色农产品直销窗口33个,建设果蔬直营店20家,2018年入沪蔬菜总交易量90.2万吨,交易额48.52亿元,挂牌基地供应上海市场蔬菜32.6万吨,销售额20.8亿元。外延基地成为了农民思想解放的“窗口”,成为了全市农业科技示范的高地和富民增收的福地,成为了上海消费者信得过的“菜园子”“果园子”,高质量发展“徐州模式”叫响了苏沪两地。 徐州市农业农村局按照“强基地、树品牌、带农户、促增收”基本思路,突出提质增效,加大基地标准化建设。坚持效益导向,深耕上海市场,突出基地从高产量向高产值转变,实现了外延基地建设的“开门红”。通过“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的方式,设立一批农产品直供窗口和配送中心,推广了“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等直供直销模式。娃娃菜、西兰花、荷兰豆连续两年成为上海市江桥市场的单品销售冠军。通过举办2018徐州(上海)现代农业投资推介暨蔬菜外延基地合作洽谈会等活动,邳州市燕兴基地与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建立了“批零联盟”;铜山区润嘉公司通过“生产基地+农批市场+终端市场”的产地直销模式与申城千家万户的“菜篮子”对接;丰县凯宇基地与上海欧尚集团达成长期供货协议;沛县博源基地与上海市卜蜂莲花超市建立起稳定的供货渠道等,都成为了沪徐合作的典范。徐州市的绿色蔬菜,优质应时鲜果,中强筋小麦粉,中高档粳米以过硬的品质得到了上海市民的认可和信赖。 徐州市在推进外延基地建设中,完成了主导产业提质、特色产业扩面,多元复合经营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指出,下一步将进一步放大优势,不断提升蔬菜生产基地和优质稻米基地建设水平,在做大龙头企业的基础上,搞好基地和市场的深度对接,促使更多优质、安全、新鲜的特色农产品走上上海市餐桌,全方位、深层次提升两地合作水平。 我市将采取四大举措进一步提速增效,一是在标准物流上再强化。实现“4+2”目标,“4”即每个挂牌基地要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建立标准化物流体系,完成公司注册并引进一家投资合作伙伴,至少和一家上海公司建立稳定的供销渠道。“2”即开展外延基地示范基地创建,基地带动农户实现增收。二是创响“徐州上海外延基地”区域公共品牌。引导基地产品生产坚持标准引领,以贯标促提质,以提质促增效,在品牌创建上再提升。三是组织沪徐两地供需市场多层次、多渠道对接活动。在巩固批发市场等传统业态市场份额的同时,积极开拓直销配送等新业态,在市场对接上再拓展。四是办好徐州-上海蔬菜外延基地建设恳谈会和名特优农产品进上海洽谈会。组织好沪徐两地市场考察和对接活动,争取实现沪徐两地由供应蔬菜向供应各种农产品、由供销关系到合作关系的转变,在合作交流上再深化。 |